那些年我借过的钱(2)

2020-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迟觉

不需要看爸妈阴云笼罩的脸,就知道这个年过得很不称心。家里的经济状况真的是太糟糕了。过年前也没置办什么像样的年货。团年饭我也不记得都有哪些菜。当然除了那道青菜圆子之外。青菜象征着平安和健康,妈妈每年都会说同样一句话:你们吃了这个就会青青季季的……吃…吃…多吃点……用糯米做的圆子就是象征着团圆,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这道廉价又美好寓意的菜,每年必备。记忆中无论是贫穷还是后面的宽裕,这道菜一直都在。那年过年我们姐弟三人似乎也没有添置什么新衣服之类的,这些于我,都不曾关心,我只关注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的学费是否有了着落?过完正月十五,我要开学了。

每年开学前我都很忧虑,似乎从初中开始,报名前家里都是在筹学费。印象中初一第一学期,学费似乎是几十元,(现在不够喝杯奶茶的钱),全村只有三个人考上了初中。升学的兴奋没有抵消我对学费的忧虑。在开学的前一周,老爸杀了家里的那头准备喂到冬天的猪,卖了,顺便帮我添置了一个真正意义上能称的上书包的书包。我兴高采烈的得以去镇上中学读书。其实,到现在我也没明白,为什么那时候家里那么穷?觉得爸妈也不比别人家差呀,都很勤劳,为什么我们家总是要借钱?

这是中专的最后一个学期了,熬过这个学期,一切都会变好。我盼望着快点毕业上岗。那时候给自己的目标是走出校门,第一年最少要赚一万元,尽快把读书欠下来的债务还清。正月初九,妈妈出门了,说去丫山的二叔家借借看。这是亲叔叔。正月十四,那天是个下雪天,是倒春寒的小雪。傍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满脸沮丧,甚至还有怨气。只见她脸上,手上都蹭破了点皮,她说是下小雪翻山,路不好走,不小心滑倒了。全家再无言。

从我家到二叔家,最快最经济的路线是先骑自行车,把车放在山下,步行翻过一座山,再走十公里左右达到二叔他们村。单程五六小时。妈妈去的时候,二叔和二婶都不在家。二叔和二婶是我心目中非常能干的人,二叔脑子活泛,开茶厂,贩毛竹,还承包了一百亩山林。那些年他似乎很风光。我一直觉得他们家是我们亲戚中最富裕的。堂妹年龄尚小,看到妈妈第一句话问道:大妈,你又来借钱啦?妈妈很窘迫,只问:你爸妈不在家?她说:出门运货了。于是妈妈住在她家帮忙做饭和洗衣服照顾堂弟堂妹。从正月初九一直到正月十四,二叔二婶一直没回来。总不能在别人家过元宵节,妈妈只能空手而归。以后的很多年,妈妈每次讲到这次的借钱经历,都很难过。她耿耿于怀。也因此对二叔二婶产生了不满,因为她听说当时二叔二婶并没有出远门,而是故意躲着她。现在的我才明白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妈妈对堂妹这个晚辈更是不喜欢,后来两家也极少往来。

对这个亲叔叔,我没有特别的感受。接触的不是很多。我也不清楚妈妈到底问他借过多少次钱。我想借到的三次应该是有的。还有一些时候没有借到。在我初来上海的的某一年,他给我打电话说:大侄女,我急需三万块钱,你有没有?我问同学借了一万,自己账上两万,迅速转账给他。这一借就是十几年。后来听说堂妹也在上海,赚了不少钱,给他在县城里买了两套房,买了一辆车,他本人也通过同学的关系,在宣酒厂谋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还买了一些原始股份。家里发展的很好。这十几年我从未提过这个借款,跟他也只见过一次面。我每年过年都会给他发个信息或者打个电话拜年。我借他的三万元,一直到前年春节前才还给我,他顺便还送了我一个根雕的茶桌。我很开心。内心也十分感念他曾经的帮助。我也一直希望妈妈能快点忘记或者看开那些不愉快的借钱的经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