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汲于功名的蔺相如(任务群五,篇章四)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绳池之会、将相归和的故事而闻名于世,他的所作所为,无不透露出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理智机智,公忠体国的英雄。但是余党绪老师指出蔺相如“原本是一个汲汲于功名的战国士子。”
事实上这个观点我也挺认同的。在战国时代,人们衣不裹体,食不饱腹,普通人就只想着怎么才能活下去。而有志向的人士当然不甘心自己因为战争而埋没,这是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地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就出现了门客。一般有权有势的人家都会养一些门客,少则几个,多则几千个。例如战国时期的四公子,有那个不是养了几千个门客的?
这些门客有一部分只是为了寻求安稳,他们可能没有真才实学。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想实现自己的愿望的人来说,当门客的人只是暂时的求一个寄托,他们甚至都跟养门客的人不是一个国家的,比如春申君的著名的门客朱英,他是魏国人,而黄歇是楚国人,所以在哪实现自我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关系。
所以这些门客大多都唯利是图,哪个人能礼贤下士,能任用贤才,能他们就会抛弃现在投靠的人,去投奔下一个人,这也许就是战国时期士子的生存状态吧!
在春秋时期的豫让,原本是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的,但是因为不受宠爱,而去投靠智伯,因为智伯很宠爱他,所以他就对智伯非常忠心,在他死后也为智伯报仇。在战国前面
的春秋就已经有这种传统了,到后面有这种现象也不足为奇。
蔺相如的出身于寒门,并非贵族,他是宦官门客。他能被赵惠文王所用,除了是令缪贤引荐,也有他自己的自荐,他也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往后他也凭借自己的政治才能,步步高升。
其实这样理解蔺相如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如果在当时不进入朝廷,很难保持自己的安稳。当时的社会也是比较乱的,战火四起,到最后谁是成王谁是败寇也没有定论,有理想的人为了自己的前途,肯定是跟着最强的君王,以后才有可能被重用,所以大家便砸破脑袋也想得到功名,得到了功名就像得到了一张挡箭牌一样,才能保全自己,实现自己远大政治抱负。
蔺相如当时这门做也肯定是有自己的私心,但是改变不了的是大众对他的点评,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180543 曾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