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分享︱中秋佳节人月圆,关于中秋,你知道多少?
今天是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祝大家合家欢乐,事事如意。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节日,2006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1、中秋节历史
中秋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据说起源于先秦时代,汉代开始普及,唐朝开始定型,宋朝以后盛行。如今,中秋节与清明节、端午节、春节并称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先秦时期,天子有夕月(黄昏时的月亮,祭月仪式)的习俗。《周礼·春官宗伯·典瑞》曰:“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
但我们都知道,秋分时节是新历的9月23日前后,秋分当天不一定有月亮,有月亮也不一定又大又圆。秋分正好处于秋收时节,农历八月中旬,民间会举办“秋社”,也就是祭祀土神的仪式。慢慢地,天子夕月、“秋社”、和当时的嫦娥奔月的神话汇聚一起,就演变成中秋节。到了北宋时期,正式将八月十五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2、中秋节诗词
关于中秋节,从古至今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
比较经典的有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中秋望月,表达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久客未还乡,中秋倍可伤。”
“人间共赏中秋月,酒社诗家意味长。”
“去年中秋月,与子共吟诗。今年中秋月,与子嗟别离。”
这些诗词,团聚与离愁交织,喜悦和相思缠绕,留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发光,到了今天依然星光闪耀,何尝不是因为聚散是人生永恒的主题,至今不变。也许这就是中秋节能够为人们所看重的原因。
3、中秋节民俗
中秋节有许多民俗活动,如祭月、赏月、吃月饼、吃田螺、饮桂花酒、看花灯、猜灯谜、燃宝塔灯等。
古时的浙江一带,观潮也是中秋盛事。而台湾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则是指中秋“偷葱偷菜”的习俗。据说是未婚的少女在中秋夜的晚上去别人家的菜园子里面偷到蔬菜或者葱,就意味着她会遇到如意郎君。
在我的老家,有祭月、赏月、吃月饼、吃田螺、猜灯谜的习俗。
中秋节晚上,圆圆的月亮升到半空中,我妈妈就会在阳台上摆出祭台,上面摆放月饼、糖果、桂圆、大柚子等,三个杯子一壶好茶,点蜡上香敬茶。
祭月之后,时间不到九点,大家坐在大厅,喝茶吃月饼聊天,其乐融融。
我家在中秋节吃田螺是偶尔的事情,小时候是常事,长大后就比较少。以前的田螺都比较天然,田螺是提前抓回来的,养两天,养干净了用紫苏、小米椒去炒,非常好吃。
长大之后,有一些习俗慢慢地消失,似乎又慢慢地复兴。赏花灯、猜灯谜这些活动,小时候每年都有,消失了很多年,最近似乎又出现了。
好的习俗,值得一直传颂下去,别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一片空白,只剩下冰冷的科技和一段暗淡的历史。
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分享到这里,如果您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习惯,欢迎留言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