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谈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二,农业革命(三)

2017-05-29  本文已影响1人  Gzw丶南山

今天接着前两天的农业革命内容,而如果只有两句话来概括前天和昨天的内容,那么就是:1.很可能就是物种演化上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2.我们活在想象力所建构的秩序中,不可能脱离现象所建构出的秩序。

今天继续接着昨天的想象力的话题来说,我们为何能完全陌生人踢球赛?那只是因为大家都学过同一套足球规则,虽然这些都是想象出来的,只要大家都同意,那么就可以玩的很开心。

其实想象力所建构的秩序并不能通过 DNA 复制给后代 ,需要通过各种努力,才能维持种种法律、习俗、程序、礼仪等等。对人类来说,我们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而且在人脑内存储的信息通过可能会在传递几次后乱成一团,随着大脑的演化,我们对特定的信息有了存储和处理的能力,但大规模协作并不是其中之一,所以人脑的限制大大局限了人类合作的规模和程度。也就是说我们身体中并没有大规模协作的生物本能,那么合作网络是如何维持的呢?作者给出一个简答的回答,因为人类所创造出有想象建构的秩序以及文字的发明。

回过头来看《汉谟拉比法典》、《独立宣言》,他们虽然促使我们能够在合作网络中进行协作,但他们其实也存在着现在看上去不合理的地方,总把人们分成一些其实不存在的分类,非得排出个上下级。对于《汉谟拉比法典》来说,它将社会分成了上等人、贫民和奴隶。而《独立宣言》虽然把人人生而平等喊得震天响,但其实还是讲人分成了上下等级,就像是男女的分别、肤色的分别,贫富的分别。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处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就像是贫富分别,他们会说,勤劳致富,懒惰则困穷,这是自然的赏罚原则。

不过目前学者的研究也表示,还没有任何一个大型人类社会能真正免除歧视的情形,但阶级其实也有重要的功能,它使得陌生人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能知道该如何对待对方。但其实阶级的形成并不是一夜之间的,而是一个偶然,从而恶性循环,形成了一种更为深远的影响。然而被歧视的一方哪怕想要改变也十分困难,因为那种印象已经深深的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一方面你想要脱离这样的困境,另一方面文化的偏见又把你锁的死死的。

所以作者提到,这样的恶性循环可能持续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让原本只是历史偶发事件形成的阶级制度变得根深蒂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气势常常只是家具而不是改善。也就形成类似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局面,上层阶级的人掌握着更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又促使他们变得更强。

我们说了阶级的不公平,然后这些是靠想象与偶然的历史事件推动的,但男女的歧视却不太一样。在许多社会中,妇女只是男人的财产,有些地方的法律认为强奸只是属于侵犯财产,也就是说受害人不是被强奸的女性,而是拥有的男性。这确实是存在的,不过只是在现在人眼里可能觉得这是匪夷所思的。

但为什么会出现的大量的重男轻女的父权社会呢?最常见的理论可能还是认为男人比女人强壮,于是男性劳动、他们掌握了粮食的生产进而转化为政治上的影响力。但这种理论其实有它站不住脚的问题。另一种理论则认为男性占有主导地位靠的不是力气,而是好侵略的个性,经常数百万年的演化,让男性的暴力倾向远比女性更明显,虽然女性也会有仇恨、贪婪和欺凌的想法,但男性更愿意将其付诸实践。所以战时他们掌握了军队,到了太平时期也就成了社会的主人。而当他们掌握的资源越多也就发动更多的战争,从而循环下去。以及还有第三种理论,是根据演化的过程,男人和女人发展出了不同的生存和繁殖策略,对男人来说,得要彼此竞争才能有性伴侣,将其基因遗传下去,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能留下来的男性基因也就是那些最具野心,最积极、最好胜的男人,而对于女性来说,她们要做的是将孩子养大,所以她们需要照顾孩子,尤其怀胎的时候,更需要有个人来照顾,帮其获取足够的食物,所以女性为了自己和孩子能够生活下去也就和男人提了各种条件,好换取一些生存的好处,长久下去去,她们基因也就更多的是顺从和接受他人的照顾。

不过这些也都只是理论,也有有着个各自的问题,并不能通过某一个理论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不过现在不是已经很不一样了么?女性的地位得到很好地提升,哪怕我们再想歧视女性也恐怕不能直接说出来,这正是历史的戏剧性变化,我们通过几百年的演化将父权社会逐步稳固,而这几十年来却又变得不一样。

说的这里农业革命的部分已经讲完了,来说说我自己的收获,加上第一段开始总结的两句话之外再补充上一句就足够了,那就是,历史是戏剧性的,而一个小小的变化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稳定深入人心。

每当人们产生质疑,那些既得利益者一定会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不惜动用“大自然”来说服我们,一旦有既得利益者产生,那么他们就会用更多的资源来更好地保护自己,而想要打破他们的循环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