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训练营【35期】3/21阅读原创《鸭子?兔子?》
33027张倩倩
猜猜猜您看到上面的图片,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鸭子还是兔子?
这个是就是著名的“鸭兔图”,是由心理学家J.贾斯特罗在他的《心理学中的事实与虚构》中画出的一个模糊的图形。他对此做了实验,如果把这样一个图形放在一群孩子面前,孩子就会说:“这是鸭头!”过一会儿他又会说:“这是兔头!”并且会不断在两个图形之间转换。
《鸭子?兔子?》后来,著名童书作家艾美·罗森豪和插画家汤姆·立顿德将这个“鸭兔图”改编成了有趣的绘本《鸭子?兔子?》。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绘本《鸭子?兔子?》,就是让孩子思考偏见与分歧的来源,探索解决之道,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 。该书极具创意、游戏性,激发孩子思辨能力的图画书,而且作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曾经连续9周蝉联榜首。
绘本故事主要是两派人争执鸭子和兔子的过程。
“嘿,瞧啊,一只鸭子!”
“那不是鸭子,那是一只兔子!”
“别开玩笑了!那就是一只鸭子。”
“百分百是一只兔子。”
绘本讲师训练营【35期】3/21阅读原创《鸭子?兔子?》 绘本讲师训练营【35期】3/21阅读原创《鸭子?兔子?》“你看,那是鸭子的嘴。”
“你在胡说什么呀?那是一对耳朵,小傻瓜!”
绘本讲师训练营【35期】3/21阅读原创《鸭子?兔子?》大家换了一个角度看问题,找到了共同点,形成暂时的共鸣。
然而,绘本结尾部分,貌似新的一轮讨论、争执又即将开始。
猜猜猜偏见、分歧、争端常常源于角度和立场的不同,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能够弥合差异、解决争执。另外争论的过程本身也很有意义,让我们理清自己的想法,辨别真伪,训练表达能力,增强自信与胆识。
美女与老婆婆 青蛙和骏马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思是“公“与”婆”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大家的观点很难一致,另外支持“公”的人们认为“公”说得对,但是支持“婆”的人们觉得“婆”说得对,不过旁观者一时也无法判断谁对谁错。就像昨天的刷爆朋友圈离婚,许多曾经相爱的人,也会经常对薄公堂,诉说各自的委屈。然而,是是非非,也没有那么的完全正确,只是大家所在的立场和角度不同罢了。
猜猜猜此外,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也要经常学会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说不准就有很大的改观。看到对方的优秀,我们不是羡慕嫉妒恨,换个思路,将其会作为标杆榜样,努力做好自己,加强创新学习能力等,一步步缩小跟对方的差距就是极好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