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苦难/哲学思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十月随感

2018-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ClaireWhyyy

在把自己的生活慢慢拉回一条原来的轨道上,没有大胆和活泼的资本力,只好继续采取稳中求健的方式找回以前这自由可爱的感觉。这是对的吗?像刘瑜在《源泉》里的书评写的:

对或者错的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成功的人生是不值得探讨的。本来成功与否就不能来评判人生。

源泉

9.0

[美] 安·兰德 / 2005 / 重庆出版社

看过很多的电影,读了一些书,我觉得这最好的地方是我就像有了叠加的人生。我才二十岁,按照《不要跨过那条江》中爷爷的话还没迎来初夏,但我好像已经过了好几辈子。去过了大千世界,看了不同的景色,经历多重身份,甚至在我的大脑的新的世界里筑建了一个自己热爱的乌托邦。它像梦的世界一样横冲直撞,为所欲为,碰撞撕裂,生生不息。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 (2014)

9.0

2014 / 韩国 / 爱情 纪录片 家庭 / 陈模瑛 / 姜溪烈 赵炳万

我放弃了一些东西,也拥有了一些东西,也在做着一些东西。难以两全。生活总是难以两全。

前段时间又读《平凡的世界》中的摘记,这段话里把小城市生活和大世界放在对立面上,我倒觉得很能理解各自的快乐之处。诗和远方本来就是一组虚假的对立。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地区,生活总是苦甜相伴的。除非你相对独立地屏蔽社会,这是有可实现性的。像那些每天扎头在物理数学实验中的科学家,或者钱够花可以数月不出门窝在家里打游戏。你发现了吗?逃避苦难的方式有两个:要么反/社/会人格去创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要么就像《平凡的世界》中心甘情愿做一个闭塞的人。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9.0

路遥 / 2005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如果你已经看到我的这篇文章了,那么我猜你大概不会选择前者。你已经迈出来了。

同时,如果互联网的拉近和人际关系的拓展让你进步的同时又让你恐慌,那就唯心主义地坚定认为你的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