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悼念汪国真先生
2015年4月26日凌晨两点多,当代诗人汪国真先生离世了。
当时这个消息,让文坛尤其是诗坛炸了锅。受汪国真影响最大的七零后、八零后们,纷纷在网上悼念汪先生。作为七零后,可以说我是读着汪国真的诗度过了中学时代的。虽然到大学后觉得他的诗太过浅显而读得少了,但毕竟中学时期我的几本摘抄本里是留下了不少他的诗作的。
汪国真有一首诗——《我并不孤独》(“我并不孤独/有忧伤为我祝福/走在梦一般的大森林里/我迷了路/眼前是一片轻柔的薄雾//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心弹响金色的鼓/哪里是我回家的小径/问枝头的小鸟/也问脚下的泥土”),不懂乐谱的我把这首诗哼成了曲,一个人走在路上时,不是哼着唱着,就是用口哨吹着这个曲调,心里响着这首独属于我的歌词,度过了最为敏感孤僻的高中时期。
其他还有很多经典的句子更是常常反复书写,来安慰、鼓励自己。
比如《热爱生命》中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比如《我微笑着走向生活》里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比如《山高路远》中的“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比如《嫁给幸福》中的“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比如《选择》里的“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比如《感谢》里的“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比如《只要明天还在》里的“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再比如《旅行》里最经典的诗句“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再比如《思念》里的“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永远不会发黄/相聚的时候总是很短/期待的时候总是很长”;还有《学会等待》里“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还有《我喜欢出发》里的“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等等。
太多了,我无法一一列举。有不少诗句进入语文考题中,或成了仿写题里被仿写的句子,或成了作文题目。
他的这些诗句让当时的我迷上了诗这种文体,自己也试着写了一些。可以说,我的高中和大学时期的创作是以诗为主的,这其中主要是受汪国真的影响。
有不少人认为汪国真的诗歌太过通俗,太过青春。但事实是他的诗歌流传最广,风靡二三十年。汪国真本人是这么说的:“我想我的诗歌还是有生命力的。我觉得我的诗有几个特点,第一是通俗易懂,第二比较能引起读者共鸣,第三有一定哲理。至于评论,最好的评论是时间和读者。”是的,既然广大青年喜欢他的诗,且从他的诗中得到安慰和启迪,就说明他的诗有用。至少我是从他的诗中受到很多鼓励的。或许有人认为他的诗浅薄,但他却总结自己的诗为“虽然通俗,但可以流传”。而且他的作品是励志的,是正能量的。这就够了,给懂的人看,给接受的人看。有市场,有需求,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再联想一下唐代的白居易,写了诗就读给老婆婆听,“妇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老婆婆听不懂的地方就改,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白居易的诗流传甚广;还有宋代的柳永,仕途不得志的他,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之中,既了解百姓的生活,又用通俗的语言去写了很多百姓听之能懂的词,还为歌伎写了大量的词供她们传唱。无论是白居易还是柳永,都是靠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自己的诗词深入人心流传开去的。在这一方面,汪国真跟前人是一样的。他的诗既通俗易懂又有哲理还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有了这三条,不是好诗是什么?
汪国真去世后的第二天正巧上作文训练课,我用汪国真的那首《旅行》(“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来作为作文材料,让学生审题并写出精彩开头来。在这之前,我郑重地告诉学生,这位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很重要的诗人昨天去世了,让我们先悼念一下。之后我跟他们讲了讲关于我读中学时期的“纸质男神”汪国真对我的影响。学生听得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可以去找来汪国真的诗读上一读,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汪国真先生以他的睿智启蒙了我,以他的大气包容改变了我。正如他在《走向远方》中所说:“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汪国真先生曾经抚慰过我青春的苦痛,早已是我心中永远的风光;如今,他也从星星走成了夕阳,走上了天堂。
作于2015年4月27日
修改于2017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