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文本正是为了回归文本
这次的现代文阅读(文章为《有多少人可以回到童年的房子》)做得很不好,15分的总分,均分不超过4分,许多同学则是全军覆灭。淋拿着卷子叫喊“我做到了回归文本啊,我的答案都是来源于文中的”,惠一脸沮丧的请我给她讲讲,还有几个同学问我“是不是很生气”。
我没有生气的,我第一时间在反思哪里出问题了,是我没引导好,还是学生答题技巧不到位。分析了所有人的习题,共性问题是解读文本太片面,没有全局意识。散文的特点他们真的理论,在解读的时候是行散神也散了。这还是我引导不到位的问题。怎么办?念经似的说教会被湮没于复习的题海,怎么才能引发对全局观的重视?
我重要的道具记起某个综艺节目中把物品放大数倍,让嘉宾去猜测是什么。往往还是要缩小到物品典型特征了才能猜出。我可以借鉴一下吧。拍了好几组照片,逐一放大看效果,最后筛选出橘子、校园里最出名的铁树和班上板报。
开场白很简单:这次的阅读完成的真的很不好,均分不到四分(小家伙们一脸沮丧,偷偷观察着我的表情。我一如既往的微笑着看着他们)。问题出在哪儿了呢(面面相觑中)?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看我的图片,第一个猜出来是什么的有奖励哦!
当图片放大到900%的时候,要么就是一片颜色,要么就是黑白马赛克。逐渐缩小,特征越来越明显才由南瓜啊,发丝啊,火龙果啊这些逐渐到橘子,铁树,黑板报。第一个猜出来的乐滋滋的领到奖品,趁机提问:为什么我们一开始都猜不到呢?……
回归文本也要先跳出文本,我的做法是第一步,先梳理出文中基本人物事件:1.文章用第几人称来写的?(第一人称,我)2.我写了哪些人物?3.每个人物的事件或特征是什么?4.文中人物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步,对文中人物作评价:1.你们最不喜欢谁?为什么?2.谁最可爱?谁最幸福?谁最可怜?为什么?3.谁的事件让你最意外?为什么?
第三步,引发共鸣:最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的父母保留了他儿时的所有物品,最可怜的人是她小时候搬了7次家,她妈妈扔了许多旧东西,特别是把她最珍爱的书扔了,这是鲜明的对比,是吧?我想问,你们有没有心爱的东西被家人当破烂扔了的时候?你当时的感受或心情是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话匣子打开了,时隔许久,还能感受到他们的忿忿不平。)
初步总结:文中的“我”对主题有什么用,仅仅是把他们的事情讲出来?(学生马上想到文中我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既文中议论段落,亦是文章主旨所在)
升华提炼:结尾为什么要写作为教授长辈的事情?
最后,请同学们再回归文本,重新做习题。
……
这个教育机智也许不够机智,我的处理也还稚嫩,但是我的一个进步,所以作此文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