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今天读武志红的《家为何会伤人》,其中有段话写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人生作选择时,那么不管这些选择是对是错,他的生命都会因为自主选择而丰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会不断增加。只有作过选择,一个人才算活过。假若这个人的一生中都是别人在替他作选择,那么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不管别人给了他多少东西,不管那些选择从理性上看多么“正确”,他都会因此而虚弱无力。”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心中有些疑问豁然开朗,有些人什么都不缺,他们有能干和爱他们的父母,有丰厚的物质条件,有高平台的工作,甚至有看似美满的家庭,但是,我感觉不到他们的生命力,因为所有的这些都不是他们选择的,能干的父母、丰厚的物质条件不是他们选择的,学校专业不是他们选择的、就业的单位是父母一手操办的、就连结婚的对象也是父母挑选的,为了让孩子顺风顺水的度过一生,父母们煞费苦心,全为孩子做了“最好的选择”。
可是,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张白纸,只有自己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纸卷上绘画,那才是自己的人生,那才是自己的作品,哪怕只是画了一条扭曲的小蚯蚓,那也是他用生命之力作出的杰作,值得其品味一生。如果绘画人是他人,哪怕画出梵高的水平,那也是别人的作品,只能用来欣赏。
所谓父母,其实更多是一个陪伴者、一个助力者、必要时的参谋,不能做孩子主宰,甚至不能做他终生的向导,除非孩子自己愿意,就这个“愿意”也必须是他做众多选择中自主挑选的,而不是被迫或者没有选择的选择。
想起龙应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才是正常的人生,父母目送子女逐渐长大、逐渐独立,子女目送父母逐渐成熟(不错,就是逐渐成熟,我们也是第一次学习怎么做父母)、人生逐渐丰盈、逐渐凋谢。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应该是居于第二位的,第一位应该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成熟合格的父母就是在该给予爱、帮助、指导时给予,在应该退出时,不管舍不舍得,都要及时退出。当孩子逐渐形成自主意识后,父母必须学会和孩子做朋友,相互倾听心声,彼此鼓励前行,相互肯定和赞赏各自的成长。
再说一点题外话,就我之前的文字记录,大家可以看到,我决定开启我的微习惯、决定每天有所输入、有所输出,这一切做得兴趣盎然,如果是别人要求我这样做,哪怕他给我说明这么做对我成长的诸多好处,我做起来也会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