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养狗记事
前几天在阅读别人文章的时候,看到一篇有关于狗,而且是介绍那种农村土狗的文章。
文章题目我记得大概是《请叫它———中华田园犬》,当时我很认真看完整篇。作者写的很深情,把自己养狗的经历描述也很详实,尤其对农村那种土狗,对其忠诚,聪明这一突出特性阐述的淋漓尽致。文章配图用的是典型乡村题材剧《篱笆、女人和狗》里面茂源老汉身边走哪跟哪的大黄狗。早年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内心是多想喂养一只同样的狗跟我形影不离,但终因年幼未能达成心愿。
《请叫它———中华田园犬》,文章中除了写土狗的同时,还用大段篇幅写了自家喂养多年的宠物狗,两相比较之下,我不由得对土狗的境遇,心生怜悯之情。于是在文章后面简短写了两句评语。大概意思是比起宠物狗的优越生存环境,农村的土狗要可怜的多。
我这么写,其实也是有感而发,我家也养狗,就是土狗,并且不止一只。父母生活在农村,年纪大了,养狗一则是因为人不在家的情况,把狗放在自家院子,主人出门,还是比较放心的。其次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去到田间地头,狗跟在人周围摇着尾巴跑前跑后,有时候狗跑到麦地,玉米地,或者杂草丛中。被生长茂密的农作物或杂草掩盖,不见踪迹,只要主人一声呼唤立马就跑过来。每每这个时候,父母感叹狗比自己的儿女还听话。
父母是善良之人,也是爱狗的。从我记事起,我们家断断续续养过十多条狗,多半都是被人抛弃的小狗。每次把一只小狗抱回家,我们是必然要给狗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我家喂养的第一只小狗纯白色的毛,按我们的思路名字叫小雪球,或者通常是比较霸气的飞虎,赛虎……这一系列的名字。我妈断然拒绝了我们的提议,同时霸气宣布小狗名字想好了,叫“捉贼”。理由很简单,那一年我家承包了一大片西瓜地,小狗长大几个月就刚好去西瓜地帮忙守瓜棚。小“捉贼”在我妈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长大,也学会了几个简单动作,譬如和人握手,它就会按指令伸出一只前爪和别人的手碰一下,比起村里其它的狗这点让我们都很惊喜。很快我们发现了新的问题,这只狗居然不会叫。偶尔,我们不小心踩到它的腿,它就退缩到一边,不像其它的狗那样疼得发出尖叫声。夏天它在大门口树荫下趴着吐舌头,即便有人进到家里,它居然一点反应没有,诸如此类事情多了,父母断定这是一条哑巴狗。
即便是一条哑巴狗,这条狗依然每天跟在父母身边进进出出。
大约是入冬的季节,一天晚上家里人都已经熟睡。突然被狗叫声惊醒,那是一种低吼,与咆哮的此起彼伏,院子外还有人在敲门,喊着我父亲的名字。父母赶紧起床开门,“捉贼”还在一边低吼,来人是村里的村长和会计,大概是晚上喝多了酒,来收什么承包田地费用之类。所有人都很诧异,这狗居然会叫,并且叫起来震天响,让人心里一阵阵发怵。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白狗,长成一条壮实的大狗。还是很少听到它狂吠,一旦有外村陌生人靠近,它会先低吼,继而带着村子里其它的狗狂吠不止。
又一个冬天,“捉贼”依然跟着我去学校,但这次它再也没有回来。
想想每到冬天,农村各路狗贩子,偷狗的人无所不用其极,套用眼下最流行的一句话,难道吃猪肉,它不香吗?
在一家人希冀有奇迹发生,都盼着某一天它能在村口摇晃尾巴出现,终究是让人失望了。父亲念叨最多的一句话,它肯定回不来了!父母生活中少了一个最忠实的伙伴,一家人难过了好多天……
直到几年后,又一只流浪狗的到来,才打破了我妈当年“捉贼”失踪后信誓旦旦说再也不养狗的伤心话。这只叫“丑丑”的流浪狗在我家安定下来,当时我在外面上学,都是电话中我妈絮絮叨叨讲述给我听的,关于“丑丑”的这个名字的由来。这只狗没人要 ,是因为长得丑,索性就叫它“丑丑”了。
近年来,因工作清闲,回农村老家的次数与日俱增。每次回家,一只小白狗直往我身上扑,后腿立着,两只前爪紧紧抱着我的腿,尾巴摇晃得不知道有多欢实。母亲说这是邻居上班地方的小狗,不知是谁放厂门口的,没人管,没人要,都好几天了。听邻居说看这小狗实在可怜,母亲就托邻居带了回来。母亲喊它“小白”,走哪它跟哪,母亲说狗是最通人性的,每次电动车放门口,小白狗就趴电动车旁边守着。每天父亲从葡萄园回来的那个点,它就准时跑去村口候着迎接。
秋天,小白狗身上大面积掉毛,我猜测是营养不良,便给它买了一袋狗粮,每次喂食,母亲给它一小把。到了冬天,小狗身上长满了虱子,看它用自己的嘴满身啃,确实可怜,我有空就帮它捉虱子。特别想给它洗个澡,大冬天也没有洗成。乡村的条件,这些中华田园犬真的不能跟宠物狗比。
朋友家养了一只宠物狗“多多”,我也不知道那是一只什么犬种,总之我是觉得真丑啊,每天它喝着羊奶,吃着牛肉,鸡肉,狗头还带着一只货真价实的金项圈。朋友像伺候亲爹一样的,每天早晚带到楼下溜一圈,定期送到宠物店去打理那一身狗毛。比起“多多”这样的宠物狗,我家的“小白”真的是可怜兮兮……
记得很清楚,2018年春节之后,刚回城没几天,便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家里的“小白”跟着她去镇上跑丢了。大约是因为人多,以及零星响起的鞭炮声惊吓到它,等我母亲在镇上买完日用品返回时才发现狗不见了。母亲不断埋怨自己,不该带小狗来镇上,它是一次都没有出过村子,电话另一端的声音懊悔夹杂着不舍……
没准过两天就回来了,或者等隔壁家有了小狗仔去抱一只回来养。
可是抱一只回来也不是我的小白狗,我的“小白”是多么聪明的一只狗啊!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听我弟弟说父母每天都去小镇上找小白狗,尤其我爸,还去附近村子,周边山上,堤坝,田野到处去找狗……渐渐地,我们已经接受“小白”走丢了的事实。
半个月后的一天清早,母亲打来电话,喜气洋洋告诉我,她的小白狗回来了。半夜跑回来的,人都入睡了,“小白”用前脚扒门的动静惊醒了她,我爸去开的门。小白狗冲进来紧紧抱着他的腿,拿头在他腿上蹭。镇上离我家步行大约一个多小时,走丢了半个月的狗,居然自己跑回来了。
至此,我母亲每次出门她的小白狗又如影随形,母亲便如祥林嫂一般逢人便说,我的“小白”是最聪明的狗!
一时想起家里曾经养过的这几只狗,源自于一篇《请叫它———中华田园犬》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