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读书:自律源于爱,而不是为了成功!

2019-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安迪_乔不思
Hi,我是安迪,也可以叫我小默。读书和跑步让我快乐而健康。这是我的简书日更文第006篇。每日更文,不断精进;终身学习,永不止步!

【1】

自律的根源是热爱,而不是为了成功。

这是那天看到书友们在讨论“自律”这个话题时我心里跳出来的念头。

高中时候,我也曾经给自己列过“计划表”——就是那种“几点到几点要做什么事”的“自律表”。

一开始总是踌躇满志,觉得自己将一路“自律”,走向成功。

那时候对“成功”的概念是完全模糊的,或许就是考个好成绩或是考上大学之类的。

我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考个什么样的大学,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考大学。只是,我知道上了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的。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做过那种“自律表”,结果可能也是跟我一样的,基本上坚持不过一个星期。

然后,我会不由自主地责怪自己,认为自己意志不够坚定,不够自律。一番挣扎过后可能又重新开始“自律”,然后又是同样的结果。

这种“自律”,根本就是“自我摧残”,简称“自虐”。我想,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如此“自虐”过。

【2】

后来,我也考上大学了。当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只是一所普通的本科师范院校。

偶尔我也会想,如果我当年更加努力更加自律,是不是能考上名牌大学呢?当然,只是偶尔想想,这并没有成为我的困扰。

不论什么大学,考上了还是让人欣慰的。毕竟,几年本该有恋情的美好年华全都泡在题海里了。考上大学算是上岸了吧。

去大学报到的那天,我给自己定了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这四年里,我要交300个女朋友——呵呵,别吓到哦。意思是读300本世界名著,并记住里面女主角的名字。

结果呢?不用说你也知道,我连去掉一个零头的名著都没有读完。女主角大概只记住了茶花女玛格丽特。

四年读三百本名著,如果足够“自律”,是可以做到的,毕竟大学里有大把的时光。

但这些时光不正儿八经去谈恋爱,跟名著里面的女主角有什么好谈的呢?

【3】

定下的目标没有完成,是否就意味着自己不够自律呢?

我认为不能如此简单判定一个人,也不能如此简单定义“自律”。

虽然没有读完300本世界名著,但我喜欢阅读的习惯还是养成了,杂七杂八的书读了一两百本总是有的。

据我观察,在大学时代爱读书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多数人的生活依然是“上课、做作业,毕业、找工作”。我当然也不例外。大学,似乎只不过是个职业培训中心而已,跟我想象的不一样。

那你说我到底是一个自律的人,还是一个不自律的人呢?

因为热爱阅读,我也爱较真——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真诚,要追求真善美不是?

所以,当我读到《爱的教育》、《爱弥儿》和《窗边的小豆豆》等书时,心潮澎湃,似有所悟,一直埋藏在心里对“教育”的思考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于是,一向“温顺”的我,鼓足了勇气,向教育学老师提出了用写论文代替考试的请求。

我认为那样的考试无助于理解教育。而且,《教育学》教材里就提倡“以人为本”,建议取消传统唯分数论的考试,提倡多种形式的考核模式。

我以为秉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信念的我是个好学生,会得到老师的夸奖。谁料却因此冒犯了我的教育学老师和系领导,原本算是“品学兼优”“老师宠儿”的我突然被视为“异类”。

大学老师,跟我想象的也不一样,他们似乎跟中学老师一样,都像某种庞大系统的“流水线工人”,而不是“教育家”。我把大学老师看得很高,认为他们都应该是类似“教育家”一样的存在。

从此,被当成“异类”的我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的确布满荆棘,困难重重。

【4】

这个故事说来话长,按下不表。如果有可能,我会在简书连载我的书。那本书我只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写完了,平均每天写约一万字,高度自律。没有任何人鞭策、监督或鼓励。

为什么能做到?很简单,因为我心里的“爱”苏醒了。爱,是自律的动力!

今天就写到这里。推荐《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

长按图片收听,七天免费VIP

我很认同本书作者对“自律”的解读,也喜欢樊登老师对这本书的解读。

的确!自律的动力是爱,而不是为了成功。


截图自樊登读书App 截图自樊登读书App

                            感谢你的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