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周刊成长励志成长励志

过年习俗--追忆小时候磕头拜年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236人  笑生老师
宋代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礼仪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走亲访友拜年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拜年是贯穿了整个节日期间最富有情味的民俗活动。初一拜本家和乡亲;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初三以后拜就按着辈份先外亲,后内戚,再朋友,直到拜完所有的亲戚朋友。

过年习俗--追忆小时候磕头拜年

    磕头拜年,是老家过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隆重、庄严、恪守老规矩,无论长幼亲疏都会自觉地互相拜年,特别是初一早上的乡里乡亲之间的拜年活动记忆深刻,令人难忘!

    记得年幼时,孩子最爱过年,过年不仅有美食新衣,更盼望大年初一给乡情长辈拜年。一大早,各家把庭院和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吃完早餐后,所有的男丁们(最小的3岁)穿着新衣,整装出发分辈先去“纸"前拜祖宗,然后同辈打伙去村里长辈家里去拜年。那时候我还是小孩子,辈儿最小,全村共20户人家,基本上家家有长辈,全要去拜年。于是我们弟兄要跑步走村窜户拜年,每到一家,面对正堂,称呼长辈,双手作揖,双膝跪地扣首行大礼,并向长辈问寒问暖,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老年人大都坐在正堂备好糖果等待接受晚辈拜年,每接受晚辈拜年后都乐得合不拢嘴,给成年人发烟,拉着小孩子的手问这问那,互相认识,并给孩子发水果糖、核桃等糖果(那时候穷,小孩子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糖果)代替红包以示关爱。小孩子拜年都要备好衣兜,拜完长辈后,所有的衣兜都会装满糖果,因此小孩子都很乐意去拜年。于是小孩子们都认识了村里的长辈,以后见面都要以礼相待,尊称长辈。

给长辈拜年

    村里拜年还有个讲究:不同辈的人不能一起同时给一位长者拜年,同辈人方可一起给一位长者拜年。如果有些长辈不在家里,即使路上碰见也要适时拜年。因此大年初一是全村最热闹的一天,没有一个人睡懒觉,家家户户,你来我往,整个村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呈现着浓厚的节日气氛,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笑容,个个喜气洋洋!

同辈人互拜问好

    直到中午时刻,大家都拜年结束了。全村人开始敲锣打鼓,大人们赶着牲畜,老年人端着香火,小孩子们放着鞭炮,聚集在村头去“出行"。听老人说,“出行”是迎喜神,保佑全村人新年四季平安。全庄男女老少,牛马驴羊都要参加,祈福新年平安顺利,吉祥如意!出行完后,便可外出走亲访友。

出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