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
这里,在一座座拔地而起、冲向云端的高楼大厦后面。
这里,有低矮的小楼房,拥挤的街道,狭窄的店铺,凌乱的杂物,随意停放的电动车;有热火朝天聊八卦的街坊邻里,嬉笑打闹玩游戏的孩童们,还有上下班期间络绎不绝的小青年。
这里,叫做城中村,与这个号称全国一线城市的地方有着莫名的不搭。外表富丽堂皇,内部却一副破旧待修的样子。
就像世界上所有富人区与贫民窟那样,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楼房多多少少都有点违法搭建的意味,听说它们被称为“握手楼”,意思就是通过窗户,你可以跟你的对门握握手。终日不见阳光,潮湿阴凉,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
一楼一般用于开店,住着楼房的主人,或者开店的人。二层以上住着社会收入不高的族群,特别是涌入大城市的年轻人。因为交通相对便利,房租也还可以,就把这里当成临时落脚点了。
一楼的小店铺,空间狭小,规模不大。据观察,这里以美容美发店、足浴修脚店、美甲店、中医养生馆、外卖店、小吃店居多。外卖店和小吃店尚能理解,这么多的服务业,大家真的都有时间金钱关顾吗?
事实上,大多数也确实终日门可罗雀的。
所有的店铺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一对东北老夫妻的饺子店。
在面积大概7平方的店里,设施异常简单,一口家用煮锅、一口家用煎锅、几个专用白盘子、一块专门包饺子擀面的地方,就这样!
饺子先用煮锅煮熟,再用煎锅煎的两面金黄;煎饼直接擀好,放到煎锅煎。重点是东西还不便宜,10个饺子12块钱呢。
深深一度产生怀疑,做生意这么简单?能赚钱?或许两人太过天真,妄想凭两口家用煮锅和煎锅,来获取生活的资本,简直异想天开。
不过偶尔还是有人过去购买的,至于结局走向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了。
与老夫妻的饺子馆形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壁的豆浆店。
说豆浆店,其实包罗万象,啥都有,肠粉、汤面、米饭套餐……
这是新兴起的外卖店,大概也就15平米的店铺,该有的后厨设备应有尽有。店里不设座位,专门只制作外卖。
里头几个小年轻,撸起袖子或者光着膀子,从日出忙到日落,又从日落忙到日出。生意火爆的不行,门口更是常常杂七杂八地摆放着美团、饿了么的小电动车。
现代外卖行业的发展,催生了这些小店铺的生长。一般而言,一张营业执照,一些煮饭设备、一处不大的门店,就可以红红火火地张罗起来。
所以,满街满巷望去,尽是这样的小店。看过美团上外卖店的真实面目,确实会让人产生不想叫外卖的决心。
这里,一墙之隔,却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外面车水马龙,行事匆匆。这里的常住居民却怡然自得,经营着小生意。
早上,早餐店开门,有肠粉,包子,粉面,热腾腾的蒸汽象征着一天的生活开始啰。偷偷告诉你,街头那家肠粉店特别难吃,千万别去,去他家买的清一色都是饮食将就的小青年们。
男人们整理门面,准备一天的生意。需要出去的拉货的男人们,骑着电动三轮车,走街串巷,按着刺耳的车铃穿过拥挤的小道。
孩子们背上书包,三两成群,往学校方向走去。不久,附近的学校便传来阵阵时强时弱的朗读声。
女人们洗衣服、打扫卫生,在哗啦啦的流水声中,勤劳地打理家务事。
中午,家家户户支起桌子,在一眼便望得见的地方吃起午餐。
下午,男人在门口的躺椅上,或躺尸,或玩手机,或睡觉。女人则围成一群,八卦东家闲聊西家,最是欢乐。
晚上,这里充斥着孩子嬉笑打闹、呼天抢地的声音。大人搓着麻将,打着扑克牌的声音则隐藏在一边。
与一楼的住户们专心过着小日子的家庭不同的是,租住在这里的小年轻们。
追求交通便利、租金便宜而来,在被分割成15平米左右的小房间里,挥洒着青春,捍卫着理想。
白天,他们在外面的世界体面地活着;夜晚,在黑暗潮湿的小房间将就地睡着。
努力告诉自己,加油,明天会更好!
总有一天,我们会彻底冲破牢笼,飞向外面更加广阔的天地。
这里,小小的天地,海纳百川。
这里,有人安居乐业,有人蠢蠢欲动。
这里,有阳光,也有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