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读书笔记《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

2023-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望亭陆曙良

如何确定与叙写“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教学的灵魂,是学习的质量标准,引领着教学的全过程,也决定评价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要获得什么,学生要对这个学习内容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以及通过何种路径去获得。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

在考虑学习目标的撰写时,每个老师心中必须要有一条基准线,即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资源等。《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依据,将抽象、笼统的育人目标“具体化”、“细节化”才是学习目标设计的重心。

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通常是策略化的、可观察和可评价的,也是即时可操作的。

二、把握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

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学习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行为来反映的,所以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自然应该是学生所发出的动作。

三、规范学习目标的内容指向

我们可以将学生最终的习得结果分为三类:成果、过程、创造,这三类习得结果都是有教育意义的。与之对应的就有三类目标:成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和创造性目标。

成果性目标,即通过学习获得的成果是什么,表现为会写、会背、会用、记住等;过程性目标,即重要的学习经历,也就是学习结果,表现为经历、体会、感受、体验等;创造性目标,即一个开放的、难以预测的结果,表现为制作、设计、扮演、编写等。

四、达成学习目标的呈现方式

呈现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必须包含四个核心元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需要可观察、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包含影响学习结果的制定限制或范围、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行为标准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测评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目标的大体语法结构: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41-4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