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洲史相遇的4月
说起来,在我为数不多的爱好中,有两个是几乎每天都在做,而且就这么做着的:运动和读书。偶然的机会下知道了ShareMove,简直不谋而合、“臭味相投”。参加完与运动相关的第四期私群觉得还不错,就想试试另一个与读书相关的圆桌会,毕竟另一种玩法、不同的体验嘛。就这么和大家相遇了!
这次借着交小作业的机会,正好简单谈谈最近到一些小想法。
阅读的理由
“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是众多答案中我最为认同的一种,滋养的是精神,其为归;与食粮相当,其为要。从一种更贴近生活的角度来谈,书是在固定时间与空间归属中的唯一变量,它带你穿越古今、横亘大陆;不同种类的书带你打开、甚至是打造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从无到有,从点到面。
讲到了固定时间,我们需要花费时间工作、社交、娱乐,可剩余多少分配给阅读呢?
阅读的时间
首先,我们真的没忙到一点时间都挤不出来的程度,这种程度是除了睡觉、连吃饭都伴随着工作。在这种认知前提下再来看,为什么我们的可供阅读时间少得可怜?答案可能会有点残酷,因为我们没那么热爱阅读,没那么愿意把时间分给它。
工作前我一直保持着至少读1小时枕边书的习惯,速度不快,有时基本读个十几页就睡觉了;但即便如此,还是能1个月读完1本书。去年工作之后,可能也是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准备没做充足,这个习惯严重缩水,从1小时减到半小时,有时是15分钟,1本书常常要读几个月。现在回头想想,当时给自己找的理由不外乎是:工作有点累,休息时间应该娱乐放松,找点不用费脑的活动云云。其实这些娱乐非但没有放松,反而由于它只能让时间“度过”,无法留下什么而让人变得有些焦虑。
现在,我会把上下班地铁上(地铁是行进中还能保持基本稳定的交通工具,跟火车一样、比公交车更适合看书),正式上班前的1小时,睡觉前的1小时用来看书。这些都是工作日的阅读时间,还不算上休息日,以及出差在大交通工具上的时间,满满的都是可供阅读的时间,满满的都是爱,哈哈。
而之所以能够回归正常阅读,这就要讲到参加这次圆桌读书会的收获了。
阅读的收获
由于正式开始前制定了阅读目标,加上确实是被带进了一个从未涉猎却着实有趣的“历史书籍”领域,引发人好奇探索的欲望,打开书完全不想停下来。
这可能跟选择的书籍有很大的关系。端午假期收不到《极简欧洲史》,又实在抑制不住一颗想要开始阅读的心,就从已买来的《光荣与梦想》开始了。《光荣与梦想》虽然讲述的是1932年至1972年的美国历史(我身边还是有很多小伙伴一听到前面这句我介绍的话后表示,太深奥了又有点遥远不太想读;这说明不要被表面蒙蔽and先入为主多么重要,你们错过了1个亿好么[傲娇脸]),经作者曼彻斯特以新闻纪实方式书写,妙趣横生,我好像跟随作者一起经历了物质匮乏的大萧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为国家、为民族战斗,看到为了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各方政客斗智斗勇,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有发现原来鲍勃·迪伦60年代就已经出名的惊奇。除了信息的摄入,也带给我闲暇之余诸如历史结局与事件之间究竟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经历物质繁荣后的美国社会青少年们所遇见的问题,是不是也和当代中国社会的某些现象有所吻合,以及从来自诩自由、民主的美国,怎么可以好像不记得几百年从未赋予黑人兄弟们人权的事情,有点厚脸皮等天马行空的思考。
目前的进度是《光荣与梦想4》还剩下大概150页左右,读完后打算读《罗马人的故事》,再之后读什么还没想好。然后由于对美国政治社会的好奇,打算入《纸牌屋》的坑,已经刷了两集啦(◐‿◑)。
以上是阅读部分的收获及之后读短期计划,接下来说说参加这次圆桌会的收获。
“小规模紧密社群组织”的人设真的非常好,less is more;值日生制度的安排让每个人参与,分享自己与阅读的二三事,也让像我这样的围观群众可以随时偷师,收获阅读时听的音乐、改编电影、美美的书签,好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