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再读新课标Day16
(文 刘俊芳)
“课程实施”之“评价建议”(P55-56):
一、阅读P55-56“课堂评价”的案例及其后面的【案例说明】,谈一下读过这个案例之后的感受。
这个案例的主要内容是Peter的父母不让他参加篮球队,帮助Peter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思考并大胆表达,分享出了很多想法,这就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体现。当学生出现语法错误时,老师并没有立即打断或指出错误,而是有意识地提醒,给学生自我改正的机会,然后鼓励学生再说一遍。这充分体现了老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成长。当老师意识到学生出现负面想法时,也没有武断地打断或批评,而是用追问的方式(If you leave home without telling your parents, your parents will worry about you! Do you want your parents to worry about you?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不是理性的,对解决问题无益。最终引导学生意识到凡事不可意气用事,而是要用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课堂有趣、有料、有效,真正落实了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案例中的老师是个真正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生命成长的老师,佯做哭状也体现了他可爱的一面。这样的老师有趣、有爱、有学识,我也想成为这样的老师。
二、阅读课标对“课堂评价”“单元评价”“期末评价”的描述,请阐释三者的内在关联。
本来我是不清楚三者的关系的。在共读群里王辉霞老师说,课标里提及的所有评价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的。作业评价与课堂评价不是包含关系,是两个有关评价的并列的内容,有交叉也有各自独立的内容。作为一个学习活动(比如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作业是课堂活动的延续或拓展;作为一个评价活动,作业又能对课堂学习效果给予反馈。
一、当作业指课后作业时
比如,学习了一个对话或语篇,布置的课下作业是让学生背诵、复述或创编新对话,读后续写,不同人称改写等。作业就是作为一个课堂学习活动的延续和拓展)
针对学习内容让学生做一个小测试,听写课堂学习的核心词汇等活动,作业就是一个评价活动。
二、更重要的是课前作业——预习
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单,也是作业,是不容忽略的作业。课前的预习单内容与课堂上的内容是一致的,不仅是为了扫清课堂障碍而做的基础性准备学习,是包含了课堂重要内容的预习,在这个层面上预习作业就是课堂学习的一部分,课堂上是对预习部分的表达分享、优化改善。
同时,对师生来说,预习作业也是对学生的评价,能清楚学生的学习困点在哪里,更好的给予指导、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