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塑造
曾经有一个小伙子来应征播音。他条件不错,声音好,字音准,就是感觉浮在字面上,只是念,没有沉浸到文字当中去。
他在向我询问具体条件时,提到了一个词--“容错率”。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他解释了一下,就是录完的音频,允许的错误大概有几成?我苦笑不得。当然是不允许有错误了。我细问了一下,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会有“容错率”这么个概念了。他以前都是录制一些公益类的内容,没有费用。免费的,对方当然不好吹毛求疵,甚至还会大加称赞。这就慢慢地把他“培养”成了可以“容错”的思路。
当他说完这些,我立刻想到了一个词--反向塑造。在李笑来老师的《七年就是一辈子》中,有一章叫《反向塑造--暗流涌动的势力》。李老师曾经碰到过一个从国内顶级大学外语专业毕业的小伙子,有高考英语培训的经验。他被录取负责SAT教师工作。结果第一次上课就被投诉。李老师具体一了解,发现了问题:这个小伙子不备课。因为他以前兼职高考英语培训,面对的都是连高考英语都弄不明白的孩子,以他国内顶级大学外语专业的底子,随便就能对付过去。而SAT培训却不那么简单。他的外语专业也不能保证他能驾轻就熟。而来学SAT的那些孩子可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甚至可能英语方面的能力比小伙子还厉害,那么他当然对付不过去了。
这个小伙子就是被以前兼职高考英语培训时的那些学生给反向塑造了。他完全不用备课,边看边讲都可以。就算讲错了,那些学生也听不出来,反而还会很佩服他那外语专业出来的地道发音。
人是很容易被“反向塑造”的。你跟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哪怕你“高高在上”,你还是会反过来被他们塑造。
回过头来说本文开头来应征播音的那个小伙子。他录公益类的内容,不收取费用。找他录制的人,因为不用付钱,所以也不会挑这挑那。久而久之,他们把这个小伙子反向塑造了。
当来到市场中,别说你念错了字,就是语气生硬,听众都有可能把录制者骂个狗血淋头。为什么?因为你收钱了。人家听众付了钱,买了你的服务,自然就有权挑刺儿。
我本人是反向塑造的受益者。
刚接触录制有声书时,我是拿来就录。没有备稿这一步。碰到不认识的字,要么念半边,要么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念到“一蹴而就”这个词。“蹴”字,我不认识,顺口就念成了“旧”音。还有一个字,张骞的“骞”,就是出使西域的那位。我把他的名字读成了“张减”。
那段时间的后台留言真是没法看,听众对于我把这么简单、地球人儿都应该知道读音的字念错非常愤怒。这么说吧,“主播太没有文化了,让人笑掉大牙”是所有批评的留言中说得最轻的。其它的都是粗口,没法写在这里。
那天,翻看这些愤怒的留言,我臊得脖子根儿都红了。从那天起,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一定要多查字音。不认识的要查、拿不准的要查,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等,最好都查一下。因为不查不知道,一查就会发现,有些你认为理所当然的读音其实都是错的。
拿到一篇文章,先看一遍并查字音,这就是听众对我的反向塑造。这种塑造给让我时刻都很警醒:一篇文字,从我的嘴里出来,那么我是要负责的--要对文字的作者负责,真是还原作者的表达意图;要对听众负责,避免“让人笑掉大牙”的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