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我是一个不合群的人,所以呢?
把情绪宣泄在文字中,写着写着,思绪也就清晰了。反正我的阅读量那么低,应该也没什么人看到吧,就把这里当树洞好啦。
网图侵删我是一个“怪人”吧…
总有人问我“啊!你没有抖音?不刷剧,那你业余时间都做什么?”“你不买衣服、不化妆、不买包?那你的钱都花在哪里了?”。刚开始,我还会很认真的回答,后来发现大部分人都不会听,只会翻一个白眼走开,然后私下里说“这个人真奇怪。”我慢慢发现,我这个人真的很不合群。
小时候没留过中长发,至今不会打麻将,没逛过夜店,没有尝试过年轻人“应该”做的很多事情。特别是在青春期,经常被“小圈子”排挤,遭遇过校园暴力。那个年纪的孩子,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会故意找一些“怪人”进行孤立和攻击,以得到小群体 “同仇敌忾”的认同感。很不幸的我就是那个“敌”。所以中学时期一度质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病”,应该去“治一治”。
试图融入的感受网图侵删
上了大学之后,过上集体生活,我开启了“自我治疗”,试图让自己变得开朗更有亲和力。强迫自己和室友去KTV刷夜,出去吃吃喝喝,去根本不感兴趣的地方逛街。表面上说说笑笑,可是心里却十分憋屈,希望这个活动可以快点结束,然后逃回自己熟悉的环境里。
其实我的“朋友们”对于我的加入,也很不舒服吧。逛街的时候,她们并肩走着有说有笑,我低头系鞋带的功夫,她们已经走出很远了,于是我只能默默跟上,努力挤进队伍,在自己完全陌生的话题中寻找插话的时机,然后接上一句“恩,对,我也觉得”。有一次出游,我表现出了对行程安排的不同意见,一个“朋友”说“xx,你怎么这个不合群,出来玩就好好玩,别耷拉着脸,影响大家的心情。”从那以后我就知道,我根本就无法融入他们,每一次强迫自己,也难为他们“容忍”我。后来她们还邀请我一起去日本玩,有那次“语重心长”的告诫,我知道这趟旅程我注定不会开心,也知道她们不是诚心邀请,只是因为四个人好订房间而已。很多年过去了,想起那些冷漠的背影和强颜欢笑的自己,还是很难过,想抱抱当年的自己。
承认自己很“特别”,然后“自在独行”
现在,进入了新的工作环境,我依然是个怪人,午饭后喜欢一边听歌一边散步走上一大圈,放空自己让思绪飘很远。不喜欢结伴遛弯,需要努力找话题避免尴尬,身心完全无法放松下来。我已经放弃了强行 “治疗”,下班不想参加同事的酒局就直接拒绝,周末不想逛街就直接推掉。可能会错过很多“灯红酒绿”、“八卦逸闻”吧,可是那些我本来就不感兴趣。贾平凹先生有一本书叫《自在独行》,这也是我对抗“不合群症状”的处方,虽然这和贾先生书里的内容没有啥关系。因为自己很“特别”所以应该会一直保持“独行”的状态,而“自在”是我选择做什么的标准。
比如,来到《简书》我希望可以找到我的“群”,可是每篇文章的阅读量都只有几十,粉丝更是屈指可数。每次发布文章都会不停的刷新,期待得到点赞和评论。也会去排名靠前的文章里偷师。看到有的“哎呀,我写不出来了,可是我还是会坚持日更的,我要加油啊”的文章得到了几百个点赞,也会问自己我要不要改变写作风格吗?起一个博人眼球的标题,搬运几段网红的句子,然后充钱上推荐榜单?那样的我“自在”吗?我为什么求点赞,就是在渴望认同,那不又成了当年那个委屈自己勉强融入的“我”了吗?
写作,让我快乐,因为文字像一条河,可以让思绪慢慢流淌。保持心中的热爱,与是否会得到认可无关,与是否合群无关。沉浸文字的海洋里,沉浸在书籍的避难所里自在~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