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哲思

《我们仨》--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

2020-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赵小乂

《我们仨》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都可变成好几个人·····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成最大的。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绝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要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老人的眼睛都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

世界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楚、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了尽头。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许。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做绳子使用。

钱锺书与杨绛的爱情是令人向往而却又有些不可及的。

你不言我不语,便知双方心思。钱锺书选读历史,杨绛热衷文学,虽是结为夫妻,却又没有因为对方而放弃自己的热爱与求知。二人有共同的爱好与追求,也有不同的特点与性情,学习工作可以分为独立个体,生活寻乐又可结伴相依,这样的相处方式不得不称为灵魂伴侣罢。

羡慕他们,不仅是相依相敬的爱情,更是他们所具有的不断的求知的能力与眼界。钱锺书与杨绛的一生都是在学知,求知之中所度过,尽管其中免不了颠簸流离或是生活窘困,可总是有所热爱之物陪伴,有所钟爱之人依靠。

家庭关系如杨绛三口一般已是很难,每个人在家庭中除了扮演其传统所应有的角色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外,根据不同生活状况或是境遇,三人的角色总是悄悄地发生变化,这种微妙的角色演变总是建立在其三人的品性与思维十分契合的基础上的。

然,事总要分两面而看。或许自己如今眼界还十分狭窄,但我认为其一家能够安稳地追求热爱的知识第一缘故必是双方家庭的财力支撑。就如今社会而言,没有经济独立的支持,就不可能有思想自由的追求。

或许自己过于悲观了些,年少多时看起这篇文章,总会羡慕向往这种灵魂相伴的日子,却不知其中苦涩尖酸。就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虽说总有人寻找有趣的灵魂,却总也是脱离不了世俗的,更何况对自己灵魂的写真都无法描述清楚,怎能寻到合适的伴侣呢?

总之,也不希望自己今后的爱情会仅仅依附于柴米油盐,更希望能够多些理想热爱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