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2(学习有什么用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3779739/078f49a0a39f09ec.jpg)
经常在微信上给孩子爸爸发一些育儿的文章,但是他好像从来不看。
前几天,终于回了我一条,是一个知乎链接,话题是“为什么说**读书会,**思维毒害了很多人?”
打开链接看了一下,坐着的回答大概是说创办读书会这些人为了自身利益制造全民学习焦虑,推出各种课程不就是为了赚钱嘛。如果是一个经过社会锤炼的中年人看了可能会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会全信,也不会中毒太深。最怕的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本来资质平平,学了这些课程,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和价值观,自以为乔布斯附体,或者自己就是下一个马斯克,满口的鸡汤哲学,做出各种不切实际的行为,无法踏踏实实生活工作。
读了这个,我只能说,这个回答的作者在生活中是多么失败,竟然以为多学点东西会对自己贻害无穷。
如果有什么建议让我给年轻人,没有出学校的,我会建议努力读书学习,读再多都不多,能读多高读多高,能读博士、博士后最好。
为什么,第一,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能读到博士无论是对自己认知还是自己的命运都是有较大改变。第二,无论之前还是以后高科技人才都是稀缺的和昂贵的。
对于开始工作的人,我的建议是合法范围内努力赚钱,因为钱是你个人价值的体现,你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是从你赚了多少钱上反应的。不要抱着是金钱如粪土的想法说什么甘于清贫。
努力赚钱怎么做到,学习,持续的学习,向各类行业优秀的人,每一件事都可以是一个行业,甚至对于家庭主妇,育儿,家居整理、运动、化妆等等,都有优秀的老师存在。
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多学一点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坏处的。
有了两个宝宝之后,也有一阵育儿焦虑,于是读了很多育儿书,也努力的推荐家里人也看一看,学一学。家里人都不屑一顾,老人觉得我的带娃经验比你吃过的盐都多,我还需要学习?爸爸觉得,我主要学习照顾好娃的起居健康就好了,但是这些都是你们负责,我好像学了也用不上。幼儿教育?学什么幼儿教育,听听我同学同事哥们怎么说就可以了。
于是乎每次家里发生一些育儿上的冲突时,养育者之间的矛盾也就出来了。
比如小朋友很爱哭,孩子爸爸会质问我,你不是看了很多育儿书吗?他这么爱哭你来管管啊,那你看哪些书有什么用呢?你看人家**家的小朋友,人家这样一遇到事情就无理取闹吗?一言不合就哭吗?
内心只能说一句: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
因为看了很多育儿书,所以对于小朋友爱哭,我觉得这个不是一个问题,不需要我去强制小朋友改变什么,只是他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已。
我只需要确定引发他哭的事情,是他的合理需求我们没有满足,还是确实是使小性子,无理取闹。
即使是无理取闹,我们只需要坚定的拒绝他就好了,不需要呵斥责骂等等。
而且对于他哭了,我也会表示理解他的感受,接受他表达情感的方式:哭,但是事情上是不会让步的。
同样,对于小朋友的其他不好的行为(或者说养育者眼里是不好的行为),我都认为是一个小孩成长阶段性的产物,与他的这个阶段的认知有关,不要太强求当前结果的正确,太注重结果的往往得不到结果。
因为学习了育儿书籍,我更理解小孩的一些行为,而不去刻意去改变,纠正。
因为对于育儿,我一直记着一句话,我们期望什么,我们就鼓励什么。就是在他做对的时候给予反馈,而不是在做错的时候去打压。
看到一个幼儿教育老师说的,大多数孩子的天性很好,但是每个孩子背后的父母千差万别。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是起了反作用的。
父母对孩子的毋庸置疑,但是不是你爱他,你就有让他变好的能力。
对于大多数父母,能理解孩子,能让其自由成长,不产生负面作用已经是很好了。
只有少数有格局的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正面作用,这个对父母的要求比较高,父母的见识、格局、高度。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大多数普通父母是达不到,但是我们能不能努力不去产生反作用。
想起小时候喜欢看书,村子里大叔大婶们常会说:“少看点哇,看成个书呆子了!”
言语中带着调侃,带着贬低,有一种“看了那么多书干活还不如我呢”的优越感。
还好自己的父母,亲戚,甚至不识字的爷爷,都天然对读书有一种敬畏,一直在支持鼓励我。
现在想想,当时说读书没什么用的大叔大婶们,自己不喜欢读书,自己的子女多数也不爱读书,他们没有体会过读书的乐趣和好处,自然也觉得读书没什么用了。
读书的用处,自在喜欢读书的人的度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