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智囊团读书学习

就算不愿快速阅读,也要打破原始阅读法!

2017-01-28  本文已影响667人  微笑鱼儿

在上一篇写了《学会这一方法,你也能一年看100本书》,好多小伙伴都觉得很受用,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还能这样看书。也有小伙伴提出质疑,觉得书还是必须精读……

每个人对看书的需求不同,各有观点在所难免。在这里要再特别说明一下,速读法适合实用类书籍,像小说、经典名著之类的还是需要精读的。

不过,对于一些书来说,就算不愿快速阅读,也要打破原始阅读法!

成甲说:“在原始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奋。”实在太赞同了!

一、什么是原始阅读法?

在我的初高中时代,老师有要求我们准备一本《好词好句》,将书中的好词或是精句、名言摘录下来,平时拿出来翻看,看的多了也就记住了一些,考试时运用到作文中以显示自己的好文采,还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潜移默化的,我们将这一习惯保留到现在,将好词句摘抄到笔记本中,但随着本子越来越多,早已不记得某天看的某个好句子记在哪本笔记本中,很想回忆却记不起来。

摘录了这些名言警句,但却将文章最重要的,需要我们去理解去消化的结构、思维等等丢弃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就是处于这样的原始阅读状态中而不自知。显然的,这样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些落伍了。

回想一下自己以往的阅读方式,看看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如果看完一本书完全不记得写了什么,甚至不知道作者说了些什么……

如此低效的学习方法难道不该反思一下吗?还要继续坚持原始阅读法

二、阅读法进阶

今天翻看了一小部分李参的《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拿到这本书对于我来说真是太好了,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在此分享一下吧。

除去超赞又实用的印象笔记法,书中有一句话写的特别好,至少给我很大的启示:

放弃“我有一个好脑子,能记住很多事情”的想法吧,把自己的大脑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思考、创造,而不是记忆。

简言之,大脑并不擅长记忆,而应该多用于思考和创造。

看书也是一样,我们不能指望看完一本书后能记住大量的信息,而应该将这些获取到的信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网络进行关联,进行新旧替换,知识结构的重组。具体可以如何进行呢?比如:

1. RIA便签法

    R:阅读片段
    I:重述内容
   A1:关联经验
   A2:制定行动计划

R即Read,阅读片段并做好标记,纸质书的话可以用笔勾画,电子书可以将文字复制保存。

I即Interpretation,将原文用自己的话概述,并加上自己的理解。

A即Appropriation,又分为A1、A2两部分。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和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看完一本书后,尤其要去做A的部分,将书本中刚获取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等进行关联,这能促使我们梳理知识体系,并内化为己用。

2.善用App整理术

(1)运用云笔记。用印象笔记(或者有道云笔记)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或者可以称为电子书架。

若是善用搜索,可以花较少的时间便可完成。

我用的是印象笔记,其中有个非常棒的功能,它可以搜索文字,包括图片上的文字,无论是印刷体还是中英文手写体都能搜索到。这一功能能很好节省摘抄的时间,把自己看到的好词句,名言警句,发人深省的段落以及自己手写的感想以照片形式拍下来保存,轻松完成做书摘和读书笔记,并能永久保存。

(2)扫描全能王

扫描王可以扫描并美化图片,而且具有OCR识别功能(光学字符识别),可将文件、图片、PDF文件等转化为可搜索可编辑的数据。而且还可以将文件、图片上的字智能转化为可电子版的文字,无须手动打字。

(3)讯飞语记(讯飞输入法)

讯飞语记,可以用语音输入转化为文字。看书后将自己思考后的感想说出来就直接转化为文字,非常方便的工具。用来写感想,碎片化记录文字,或者用来写文章都是很好的工具。

打破原始阅读习惯,无论快速阅读还是精读,都要善用工具与方法,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内化和总结,与已有知识体系做关联并制定行动计划,才能更好的利用好一本书的价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