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小说中追逐的模式

2022-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申辰林

许多人都做过被追捕的梦。我们试着逃离背后的黑影,但我们越努力,跑得就越慢,眼看就要被逮到了。不过这时我们醒来了!真是松了一口气!威胁不再,我们逃走了。

这种情绪正是追逐情节模式的基础。故事先有威胁,再来一段追逐,最终结尾则令人松一口气。

如果读者同情被追的人,只要知道好人成功逃跑,读者便会松一口气。

然而假如读者与追捕方同一阵线,我们在结尾之所以松一口气,则是因为该抓的人被捕,正义得以伸张。

追逐模式的基本元素

·有人必须有迫切的理由必须逃跑。

·追捕方可能是主角或对手,但他一定有义务或偏执(或两者都有)得抓到对方。

·你追我跑的形势往往源自天大的误解。

追逐模式的结构

第一幕通常先铺陈读者对主角的同情。主角因为糟糕的意外被迫逃跑或是必须逃离恶劣的环境(例如监狱),或纯粹为了正确的理由做了错事(《悲惨世界》)

假如主角要逃跑,那他需要一些缺点,免得读者过度同情他。追逐情节模式通常会让主角改变,促使他更加了解自己。

有时主角是负责追捕的人,例如《大白鲨》的布洛迪警长。

追逐战通常终究需要结束,读者会清楚知道谁赢了,不过模棱两可的结尾也能让人难以忘怀。华纳兄弟的经典电影结尾,保罗•穆尼消逝在黑暗之中。有人问他要如何生存下去,他转身消失前说:“靠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