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不好,肯定会散摊儿
读《论语》感悟(196)
原文: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书中译文:太师挚到齐国去了,亚饭乐师干到楚国去了,三饭乐师缭到蔡国去了,四饭乐师缺到秦国去了,打鼓乐师方叔进入黄河地区了,摇鼗鼓的乐师武进人汉水一带了,少师阳、敲磬的乐师襄到海滨去了。
我的感悟:
年老的孔子生活在鲁国战乱、礼崩乐坏的时代,作为一个音乐家,孔子会常常思念他文化艺术界的朋友。
当时的鲁公,有一个高水平的乐队,里面的成员都很出色,有的擅长指挥,有的擅长歌唱,有的擅长演奏,孔子经常和他们一起切磋音律,或交流新作。
这一天,也无风雨也无晴,无事的孔子和弟子聊天,捋捋他那些音乐家朋友的去向。
他说:
“大师挚适齐”,“大师”即“太师”,是音乐界最高水平的职称。这个太师叫挚,大音乐家,乐队的指挥,他去了齐国。孔子不少看他的演出,曾在前边评价他的演奏“洋洋乎盈而哉”,听起来好舒服、好愉悦。
接下来提到的“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一种职称,或乐队的岗位称呼。
叫干的亚饭乐师去了楚国,三饭乐师缭去了蔡国,四饭乐师缺去了秦国。
“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敲鼓的乐师叫方叔,他去了黄河流域,“播鼗(táo)”,摇小鼓,类似于一种拨浪鼓。负责摇小鼓的乐师叫武,进入汉水一带谋生去了。
“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少师”,指副乐官;这里的击磬专家襄,是孔子的老师,孔子曾跟着他学过击磬。少师阳、击磬乐师襄去滨海地区打工去了。
国家混乱,作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艺工作者,只好背井离乡,逃之夭夭,各奔前程。
从孔子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行将灭亡的末世景象。文化精神丧失、制度破坏、人才流失。就连孔子,不也领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十三、四年?
后来的纳碎D国,在战前和战中,大搞文化清洗运动,造成20万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被抓或逃亡M国,也是其失败、落后的原因之一。
如今一个公司或单位,经营不善,风气不正,有能耐的人员肯定会离职,另选高枝,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是人之常情。
你看某某学校,管理缺失,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训练,教风、学风不浓,生源越来越少,结果,学校难以为继,有的老师主动要求调走,有的被上级主管部门分流到其他学校,当年的同事四分五裂,各奔东西。
家庭何尝不是如此呢?夫妻和睦,如鼓瑟琴,同心同德,天天向上,一家子其乐融融,合乐且湛。父妻不和,离心离德,鸡犬不宁,鸡飞狗跳,必是父不慈,子不孝,甚至离家出走,老死不相往来。
《论语》“微子篇”第9章,虽然描绘了国家混乱、文艺工作者四处离散的无奈之状,但也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努力工作、爱岗敬业,好好生活、好好爱家人,其实也是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