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孔子压根没见过老子?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留下一个千古正难题,“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也。”那么在周烈王二年过入秦见秦献公的太史儋究竟是否老子?
钱穆先生首先否定了汪中《老子考异》中“老子即是太史儋”的观点,并对汪中先生所列的五条例证逐一考辩:
一、列子与关尹子对答之事不可信,按照郑国杀子阳的时间(韩烈侯二年,公元前400年),太史儋入秦时间(周烈王二年,公元前374年),列子与子阳同时,关尹子与老子同时,据此列子应是关尹子的前辈,则关尹子教列子之说不可信。
二、文子引老子曰:“秦楚燕魏之歌,异传而皆乐”,其说不可信。燕国兴礼仪是在文公之后,(燕文公元年,公元前361年);公元前453年六卿分晋,魏国是在公元前403年封侯国。老子讲四国并举,汪中先生推论老子当在燕文公、魏武侯之世。钱穆先生认为文子所引不足为证。
三、《列子黄帝篇》讲老子教杨朱。《杨朱篇》中提及了老聃关尹、大禹墨翟,以及端木叔之死。钱穆先生认为《杨朱篇》本是伪书,其证不可信。端木叔是端木赐的后人,端木赐的孔子的弟子,字子贡。杨朱能见到子贡后人之死,可见杨朱求学之老聃不得与孔子同世。《说苑·政篇》中称:“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梁王即魏国迁都大梁之后再称王,始于魏惠王,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徐州相王。钱穆先生认为杨朱未必能见到魏国称王。
四、《老子列传》云:“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这个“关”有散关之说和函谷关之说。散关远在岐州,函谷关在灵宝,正在周秦之要道。关尹子又与郑国列子相接,老子出关当以函谷关为是。函谷设关史无明文,孔子之世肴山函谷尚属晋地,桃林之塞由詹詹瑕把守。第一个明确提出函谷关的是西汉的贾诩“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秦自躁公以来数世中衰,到了献公之时才开始壮大,按秦魏国九十年的河西拉锯战,只到秦惠文王六年至十一年才得函谷天险。经过笔者可考证,函谷之地初属虢国,后晋灭虢得其地,三家分晋之后该地属魏,战国之前并无函谷置关的任何记录。在春秋战国故事中,除了紫气东来之外,其他的涉及函谷关的故事比如苏秦入秦,鸡鸣狗盗,六国合纵均是发生在战国中后期。
五、自孔子殁(公元前479年)百二十九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在秦献公十一年( 公元前374年),魏文侯殁(
前396年),李耳之子李宗为魏将封段干,四世孙李假仕于汉孝文帝
(前180年—前157年在位)。太史儋入秦《史记》中有两处提及时间,秦献公十一年距孔子殁是百零五年而非百二十九年;按周郝王四十二年(
公元前273年)去孔子殁是二百零六年。汪中先生说是二百一十年,错四年。张文虎称“太史儋见秦献公,其年周显王十九年”,钱穆先生考为秦孝公十二年,非献公,张说误。
钱穆先生认为对汪中所列五证的考辩,可以打破“孔子见出关著五千言老子之传说”。笔者据函谷关考,孔子当世无有函谷设关之事,出关者另有其人,即太史儋出关见秦献公说亦不足为信。或太史儋见献公事真,而并未在函谷关著书立说。或函谷关传道必不能见到献公。笔者认为太史公因年代久远,将春秋之事与战国之事混淆,才得出“或言二百余岁”的结论,从老子出生到秦惠文王彻底占领函谷天险,二百四十多年。至于“或曰百六十余岁”尚不知起止年月。既然孔子没有见过出函谷关著书的老子,那么孔子拜会的是谁呢?
考据学视角下的“老子其人其书”新知新识
老学概论: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其思想的若干课题
在紫气东来这个典故中,老子出的很可能不是函谷关!
参见商务印书馆2015版《先秦诸子系年·七二老子考辩》233页~2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