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这几天儿子有两个宝贝,一个是老妈刚剁手的电子画板,另一个是新买的一本《三国演义》,爱不释手,每天都要装进书包带去幼儿园跟小朋友分享。
周五的早晨,走得急,头天又没收拾好,两个宝贝落家里了。走到小区门口想起,儿子非得让爸爸帮他带下来,否则,怕是一整天都要牵肠挂肚吧。
上午,我正上班,接到儿子用小天才电话手表打过来的电话,有些诧异,幼儿园是不允许孩子用这个的。接通电话,听到儿子有些沮丧的声音:妈妈,画板好像坏了,按清除键颜色清除不干净。我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安慰了几句,说晚上回来帮他检查一下,然后挂了电话。
又过了大半个小时,接到儿子带来的第二个电话,沮丧中又多了一些气愤:妈妈,我的书被洋洋撕坏了,怎么办?我照旧安慰了几句,让他要么求助老师,要么晚上带回家来补。在接这个电话的时候,我听到周围有很多小朋友在说话。
临近中午,接到老师的电话,她说儿子违反规定擅自使用电话手表,引起小朋友围观,有小朋友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批评儿子,并将手表代为保管。儿子彻底被激怒了,情绪失控,大哭大叫!老师说入园几年,从未见过儿子像今天这样的哭闹。
那一刻我虽然不在现场,但却能深深感受到孩子的伤心、难过和委屈。接连两个心爱的宝贝被损坏,心里自然是很心疼和惋惜。其实孩子知道妈妈是不可能立即飞去幼儿园帮他解决问题的,还是冒险给妈妈打了电话,只是想把心里的那难过向最亲近的人倾诉。可是没想到这个行为却被小朋友告发,接着又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手表也被收了。前面的情绪还没有消除,后面的“不幸”又接踵而来,孩子无法承受了,情绪一下子山洪暴发,倾泄而出。
于是我跟老师讲了前面的细节,并且分析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变化,请老师让他一个人呆一会儿。情绪累积在心里是需要一个出口的,想哭就哭,想叫就叫吧。然后我通过老师的微信给儿子发了几条语音,一步一步帮他梳理心里的感受,承认和接纳他的情绪,并表示理解和同情。过了一会儿,收到儿子的语音回复,明显情绪好多了。
晚上回家见到他,已经看不出任何这件事的痕迹了。临睡前我用平静的口吻跟他聊到这件事,儿子虽然说话不多,但却一直用点头在回应我,看来我的分析基本还是正确的。这个时候孩子早已经从情绪中走出来了,再跟他心平气的沟通,效果会好很多。
小朋友其实挺明事理的,知道自己偷偷打电话不对,也知道遇到问题不能用哭闹来解决,只是当时在情绪当中,他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旁人的说教更是没有丝毫作用。
遇到问题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是亲子沟通的关键法宝。
此法宝同样适用于解决其他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