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自我探索心理课
2022-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落墨昭昭
在自我认知的学习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描述:“我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我是一个闷闷不乐的人”、“我是一个悲观的人”、“我是一个自闭的人”、“我是一个不合群的人”。还有常听到的“孩子很像妈妈”,“孩子像爸爸”这些话语,也都是标签。
如果你从小就总听别人说“你长得好像你爸,那么接下来你有可能在一举一动、走路说话的姿态上,都会和父亲变得更像。这就让你的标签越贴越牢固。
当你渐渐长大,你会自己给自己贴标签。
许多少年到青春期,就会有追星和参加兴趣团体的行为。
你选择了哪个偶像,其实就表明你认同这个偶像的一些特质,这时你也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贴了标签。
这些标签有意义吗?可以先在自己的思想中探索:这些标签对你意味着什么?如果撕掉这些标签,你还剩下什么?这其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修炼。
如果你自己先修炼了自己,那等社会再修炼你时,你就胸有成竹了。
然后再由向外展示自己的个性,不再为标签而左右自己。勇敢面对真实的自我。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如何审视自己?先向内观,会发现无穷大的自己。当你陷入烦恼时,若这个烦恼有解药,那唯一的解药便是:不断地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很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以及自己与人相处的模式就是很好的途径。
这是成人的模式的探索,在跟很多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不是所有成人都不太想要去认识自己,如果不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变更,一定不太想自我探索,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