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理解
今天去医院做血糖检测,问诊时跟医生说,我认为自己可能存在糖耐量受损或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想要检查一下。不出所料,医生说那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在体型偏瘦的人身上,因为如果存在异常就说明有患糖尿病的风险,而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肥胖体型或者老年人。
结果虽然还没有到糖尿病的严重程度,但是确认轻度糖耐量受损和高胰岛素血症,跟我自己判断的情况相差不大。
在分析检验报告的时候,医生告知说机能受损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发展成糖尿病的,让我一日三顿都吃混合餐并且保持规律适量运动,不能单吃米面粥,同时戒掉糖果及含糖食品。日常有条件的情况下监测一下餐后血糖,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不适随诊。
拿到了明确的诊断结果,一方面可以提醒自己必须重视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名正言顺地执行低糖饮食。虽然半年来都在调整饮食,可是过程却不太顺利。连续吃了一段时间低升糖的粗粮黑米饭,心情就开始有些压抑,可能是因为米饭颜色太深,口感比较硬,所以食欲收到影响。
另外,每次外出就餐,发现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时候真的会难过,就连最爱吃的水果也要减量的时候,觉得人生少了很多乐趣。
不仅如此,自己在承受这些压抑情绪的同时,还得顾及身边人的感受,尤其是因为瘦子的身份,男友认为我不吃米面粉这些会更加瘦,而不知情的朋友可能以为这样瘦的我还故意节食,重复解释的过程同样觉得难受。
医生问到有没有糖尿病家族史,其实我并不清楚。母亲的体型也是偏瘦,父亲一直都讳病忌医,俩人都没有做过相关的检查。
这点倒是提醒了我母亲常常抱怨身体欠恙,在更年期前后戒掉了她爱吃的糯米,水果也是一次只吃半个,她说过吃完这些食物会感到不舒服,有胃胀气或者其他的问题。但是听者无意,我不是觉得母亲太过克制,就是认为她没口福。
如今换我进入跟她类似的状况中,才发现不被人理解的感受实在有些糟糕。昨天跟冰姐说要去查血糖和胰岛素的时候,她也认为我的自我怀疑不准确,建议我直接做全身体检。那个瞬间理解了母亲以前被误解的心情。
母亲有几次都嚷嚷身体不舒服让我们带她去检查,可是花了一大笔费用却查不出问题来,前两年我找了姐姐和弟弟一起陪着她去不同医院做检测,到最后她自己放弃了。母亲看见了我们的不耐烦,承受压力的同时还要应付检查过程的不适感与繁琐。现在亲身经历后,我终于明白她那次为什么闹脾气不再坚持查下去了。
父亲的讳病忌医则是因为害怕看到不好的检查结果,作为六口之家的顶梁柱,他要是倒下了,那么整个家就会陷入困境。
命运大概是想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一点点重新去理解父母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