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光2018初级研修

《少有人走的路》之婴儿与洗澡水

2019-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人生心经

今天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婴儿与洗澡水”一节中写到:探究真理是科学家的天职,但科学家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样,他们在潜意识中,也希望为最复杂的问题找到最简单、最明确的答案。这样一来,他们在探索宗教与信仰问题时,常常会陷入两种陷阱,一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采取排斥和摒弃的态度,即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股脑儿地倒掉;另一种则是画地为牢,不肯承认在熟悉的个人小圈子以外,还存在更值得深入探索的神秘事物。

无数宗教信仰是以毁灭性的教条主义为特征,那么,问题是出在我们过于信仰上帝,还是我们天生就容易流于教条主义呢?熟悉顽固无神论者的人都知道,他们从不信仰神灵,以打破神灵崇拜为荣,乃至到了独断专行的程度。他们实际上并不比狂热的宗教信徒好到哪里。

那么,我们该摒弃的是信仰本身还是教条主义呢? 科学家容易把婴儿和洗澡水一道泼掉的原因,还在于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科学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意识到,像其他任何宗教一样,科学也可能流于教条主义。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学本身很容易成为一种文化偶像,我们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派克在文中还写到:有心理医生发现,有的病人在视觉上会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些病人只能看见正前方一片非常狭窄的范围,上下左右全部都无法看到,这种症状被称为管窥症,就像透过隧道或一根管子看东西一样,只看见一个小圈子里的事物。这种人没有任何生理上的视力疾病,而是在心理上自己给自己设置了限制。科学家之所以会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泼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患了管窥症,没有看见那个婴儿。如果我们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事物,就会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奇迹。 作者由此引出了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恩典和奇迹” 。

《少有人走的路》第三部分是“成长与信仰”,心理学家派克通过“信仰与世界观”、“科学与信仰”、“婴儿与洗澡水”等多个小节的内容对成长与信仰进行了阐述,也为个体成长、为人父母、心理咨询等方面提供了若干有益地建议。

 在个人成长方面,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摸象的瞎子。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超越自身文化、父母乃至童年经验的影响,我们只能依据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来待人处事,我们每个人都是童话寓言里摸大像的瞎子。 意识到自己是瞎子、是井底之蛙,我们就要摒弃陈腐过时的认知,抛弃狭隘的人生观,以科学起步,从实际出发,不断更新人生观与世界观。如果盲目沿袭父母的信仰,我们可能不会有任何改观。最有活力、最适合我们的信仰,理应是我们对现实的经验和认识中产生的。 为人父母的我们,有责任为孩子建立起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爱的艺术》一书“母爱”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怎样高估都不为过。”读了《少有人走的路》,进一步认识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大。父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对世界的看法。父母充满爱心,孩子即便到了成年,在他们的心中,世界仍和童年时一样,充满爱和温暖。从小得不到关心的孩子,长大后就会缺乏安全感,对世界和周围的人充满戒心和敌意。 为人父母的责任不仅仅是把孩子抚养成人,更应让孩子心中充满爱和温暖。

正如《爱的艺术》一书中写道的:真正的母爱既能提供乳汁也能提供蜂蜜。乳汁把孩子抚育养大,使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而蜂蜜则是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使孩子热爱生活,使他感到:在这个世界活着是多么美好。

如何让孩子的心中充满爱和温暖?父母要让孩子相信三个基本假设:世界是美好的;人是可信赖的,我是可爱的。 作为咨询师,应重视病人的信仰与世界观。 对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看法与信念。患者的心理问题,常常与世界观有着密切关联。 咨询师从一开始,就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多下功夫,了解患者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的看法,了解他们相信什么、坚持什么,以对其世界观进行纠正和调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