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篇

2019-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春下春树

今天我学习到一个思维方法。即:怎样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

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的、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们称之为收益值。例如 

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的流逝产生的意义大小。收益半衰期越长,其影响越持久。

按照排列组合的方式,可以得到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例如   读一部经典 (很充实,而且可能终生受益)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例如   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  (很爽,但是明年就被淘汰了)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例如  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虽然当时不会觉得有什么感觉,但是很多年后会感动于多年前的一封信)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例如 漫无目的地刷微博(零碎的信息,放下手机就忘掉了)

(当然收益值得高低也因人而异,有人认为读一部哲学大部头收益值低,因为读的时候很缓慢,对个人成长来说也暂时看不到明显的变化,他就认为收益值低,但是有人在读地过程中享受着征服的快乐,他就认为收益值高。)

鉴于此,我们得出一条原则:

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包含两层含义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长半衰期事件指南:

积累可信的知识

训练实践技能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提升审美品味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保持和促进健康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发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