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
圈子的话题,好像总给人不好的感觉,似乎有结党和小团体的嫌疑,事实也是如此,应该说结党和小团体都属于圈子,不过圈子的定义范围要广得多,凡事三五人群自觉不自觉形成的团体都可以称之为圈子。圈子可大可小,规模大者可以到成百上千甚至更多。
历史上自古至今,古今中外,从来就不缺圈子的存在,请允许我慢慢道来:
文艺界有: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初唐四杰、四大才子、扬州八怪、四大名旦
政治界有:汉朝商山四皓、唐朝李党和牛党、明朝的东林党和阉党、清朝帝党和后党
社会界有:丐帮、天地会、白莲教、小刀会、青红帮、共济会、黑手党
娱乐界有:秦淮八艳、四大天王、SHE、TFBOYS
武术界有:各大武林帮派,少林、武当等
海外华侨: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各种同乡会
跨国组织:联合国、G20、北约、亚太经合组织(APEC)
…… ……
现代社会,公开层面看,更是层出不穷,各种协会、委员会、促进会、俱乐部的实质就是圈子的形形式式外衣。至于私下个人间,那更是无处不在,甲乙丙丁,乙丙丁戊辛壬,甲丁辛己庚,丙己庚壬癸,如此种种,各种排列组合,无穷无尽。微信朋友圈这个新名词的使用,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名副其实。只不过朋友圈里的不一定是朋友罢了,但都是一个个圈子是个不争的事实。(有关朋友的描述,参见鄙人博文《闲话朋友》)
有些人一生下来就被划入某个特定的朋友圈,比如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西晋,确立、鼎盛于东晋及南北朝前期,而衰落于南北朝后期,著名的家族有王谢,有诗为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时候也有类似现象,有四大贵族大姓: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通婚也在这四大姓氏之间进行,其他姓氏根本进不了这个圈子。武则天执政时期,抬高了武氏地位,挤身大姓行列,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其他朝代也有类似的情形,程度轻重不同罢了。
当代也有类似的情形,比如官二代富二代,同样因为享有者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外人很难挤进去,他们也不希望外人的加入,从而分摊了利益蛋糕,自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圈子,正所谓圈内人士。
同理也存在农二代或者说贫二代,只不过和前者相比无论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没有形成专门名词,但是不代表这个圈子的不存在。与生俱来的圈子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贫二代们自然大体希望改变现状的,因此相当一部分人奋发图强,终于鲤鱼跳农门,脱胎换骨,华丽转身,成为了人生赢家,成为了官一代或富一代,为子孙打下一份家业来,他们的后代顺理成章被称呼为官二代或富二代。石勒(奴隶)、刘邦(亭长)、刘备和刘裕(卖草鞋)、朱元璋(乞丐)无疑是其中最为成功的,正所谓你有所防,我有所攻,攻守之势异也。
前述乃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进入某圈子的入场券,既然有正大光明的,自然不乏阴谋诡计的,历史上著名的反间计无间道,基本都可以归入此类,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西施入吴、当代的谍战卧底比如德国著名间谍佐尔格,著名小说《纸牌屋》对此有着极其精彩的描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时此刻,不知道更有多少看不见的商业间谍,活跃在你我身边。
同时,为了维护己方圈子的优势或削弱对方圈子的优势,威逼利诱等手段也屡见不鲜,《水浒传》中卢俊义的入伙梁山伯几乎完全处于被骗的状态,其他类似的也有好几位。有的手段甚至很不地道,比如为了让秦明入伙,宋江等派人扮作秦明在城外烧杀,家小被官府处决而无家可归,只得入伙。现代战争中的临时倒戈阵前起义也是同样的性质。
很多人加入圈子,并非出于本能或是与生俱来,而是迫不得已。比如青帮,发迹于南粮北运的漕运,长江流域是中国粮食,尤其稻米的主要产区。朝廷在南方征收粮食叫做“漕粮”,南粮沿长江走淮河,进运河北云,叫做漕运。以漕运为甚的人达40万之多,航线在千里以上,为了对付沿途的强盗土匪,以及难民抢劫,同时也为了音符清官府官吏欺诈,漕运水手抱团秘密结社,成立了青帮。所以当初这些水手的加入,基本都是为了获得保护,为了生存。这样的现象如今依然并不鲜见,只不过形式更加隐晦,或者更加身不由己罢了。
为了生存,如今社会无论官场职场,执意清高,不加入任何一个圈子,或者没有立场,四面摇摆,结果必定谁也不把你当做自己圈内成员,更糟糕的是谁都把你当做对抗阵营的圈子成员。好比寓言故事里的蝙蝠,哺乳动物阵营拒绝它,鸟类阵营鄙视它,两头不讨好。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和资本,自可信奉“世人皆醉我独醒”之人生哲学,独尚清流,放荡形骸,即便如此,也有竹林七贤之圈子呢。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屈原!
有被动,或者说起初是被动加入某圈子的,那也有期望主动加入而不得的,或者说希望脱离现圈子而不得的。比如阿Q 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地说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地排列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结果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当今社会也不少见投机钻营或巴结屈膝或见风使舵设法加入某圈子,前段日子的掌掴事件背后据说折射的就是人们在行将退休者(现任掌权者)和即将继任者(未来掌权者)之间的取舍,被掌掴者选择了后者,引发了前者(掌掴者)不满所致。无论原因真伪,为今后计,选择亲近未来掌权者加入后者圈子,属于人之常情,大可不必动怒甚至动手。君不闻常言道人走茶凉、世态炎凉么?虽然不是多数现象,但是毕竟并不少见。
有时候欲入某圈子而不能,于是乎索性扯起大旗,自力更生,自己拉起一班人马,建立自己的圈子,这样的事例从国际到个人,比比皆是。当年的北约组织和华沙组织就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成立的对抗性圈子。其他比如GPS、GLONASS和北斗系统(BDS)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如此看来,被拒绝,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很多公司的创始人,当初也是经历的多次被拒绝,而发愤图强,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造福社会甚至造福人类。
圈子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仿佛宇宙间星球的运转,依据形势的需要,因时而动,随机应变,一方面适应新的形势,比如变换了工作或更换了居住城市,自然同步更换自己的生活圈子,认识更多的朋友;一方面为了自己的提升,比如学习了书法加入了书法协会,又学习了音乐,更加入了音乐俱乐部,继续学习了育婴师,自然又更多了一个朋友圈等;同时也有改邪归正变换圈子的,比如原来沉迷酒色一帮酒肉朋友,整日豪赌海吃,洗心革面之后,与之断绝,自然值得称赞。
圈子的存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重要的是,和为人做事一样,认识清楚圈子存在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以正能量为前提:给与安全感,给与庇护,给与指导,互通有无,学习提高,互助互帮,消除寂寞,共同娱乐,剪除不良、造福社会,都是很值得提倡的,水绘江南称之为正圈子。反言之,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或非正义的目的,比如欺行霸市、封建迷信、阴谋陷害组建的帮会团体,虽然名义上也基本符合前面的部分描述(比如给与庇护、互通有无),但绝不可取,可对应称呼为负圈子,是应当唾弃和取缔的。无论圈子怎么变,坚持正能量,不能变,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是群居性的社会动物,这决定了从本能上人需要生活在各种圈子里,似乎可以断言,人类存在一天,圈子就会存在一天,而且必将是正负圈子同时存在。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