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味四讲5》(418)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读的是《品味四讲》书中的第五部分:做一个敢于慢下来的人。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人类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快,从最早的步行、到骑马、坐轿子、坐牛车马车,到现代的汽车动车飞机等等。
这些现代交通工具,可以用非常快的速度,把我们送到想去的地方,让我们在短促的一生中增加了很多不同的生命体验,拥有了更丰富的美感。
可是,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交通工具的便捷,而盲目追求速度感,盲目追求一种空间的改换,否则,最后可能会变得茫然或是一无所得。
作者说起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一次经历。
台湾经济起飞后,老百姓流行出去旅行。有个欧洲旅行团经常安排这样的旅程:一个月玩十八个国家。如此每到一个国家,游客平均待不到两天。当时作者是巴黎的地陪,曾接过一团台湾游客。
早上到机场接机,然后在车上介绍巴黎,浏览巴黎,游客下车的机会很少。地陪介绍车子左边的风景,游客就看从左边的窗户看出去,介绍右边的风景,游客就看右边。
一天的时间坐在车上把巴黎看了个遍,游客就算玩遍了巴黎,实际上他们连巴黎的地还没踩到呢。
整个行程下来,作者很同情这些来游玩的人。他觉得这样的旅行、这样的速度感,无法感受到旅行的美。这种“填鸭式”的旅行,游客看似到了很多地方,其实只是凑了个热闹,做了旅行的奴隶,什么美景也没有吸收到,更不要说要去消化它。
而美在于自己的心境。一个太过匆忙、追求速度快感的人,是无法领略到真正的美的。在人生的每个行程中,我们如果能够悠闲一些,慢一点,就可以拥有行之美。
“悠”的底下是一颗心,是人与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闲”是一种自足的、充满自我选择的满足感。
悠闲,是先把自己心里的急躁、焦虑感,能够转换成比较缓慢的节奏。如果我们的心境没有办法维持一个比较悠闲的状况,那么速度再快也不会带来美感。
人生不是一条快速的高速公路,冲的太快的人往往感受不到生命之美。人生是可以随时停下来缓慢行走的一条路,我们要提醒自己慢慢走,每一段过程,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停下来看一看赏一赏。
古代的园林里,在道路转弯的地方常常会有一个亭子,这个亭子就是让人们停下来的地方。当停下来时,人们往往会发现,这个地方的风景美极了。
模特这个亭子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到了最美的地方,应该停一停,如果不停下来就看不到它的美。
适时停下来其实是回来做自己。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的脚步也被逼着越来越匆忙,我们要学着让自己的步调慢下来。越慢,能欣赏到的美景就越多,得到的东西也越多。
我们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在不那么匆忙去上班或者上学的时候,去体会不同的速度感,譬如说步行或骑脚踏车。慢下来,我们才有可能找回美,找回自己。
当然,我们在行的过程中,偶尔快一点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但速度不管是快还是慢,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够百分之百掌控的稳定感。
如果不是自己在控制速度,而是被速度卷着走,最后我们就会失控。作者认为,当可以快,而我们也可以选择慢的时候,这才是行的美学。在行的讲究上,主要是我们能控制自己的速度。
人生是一个行程,需要刹车,同时需要不断地准备刹车,这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方向。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个速度不断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和缓慢之间有平衡感的生命。
在人生之路上,平衡好速度,掌控好方向,我们就可以从容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种体验,生命之美也变得丰富起来。
快,有快的乐趣;慢,有慢的幸福;在生命里,我们可以去体验这两种快乐。我们可以练习在任何速度加快的状态里,都不要让自己觉得忙碌。我们可以一只脚踩着油门,另一只脚永远在准备刹车。
这样,我们就会有一种平衡,也有了停下来爱生命、欣赏生命的机会,也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充实和美感。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品味四讲》的第五部分就到这里了。谢谢您的阅读,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