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简书电影

《军师联盟》——荀彧对曹操说:明公知臣,臣知明公。

2017-07-09  本文已影响2439人  流苏月白

有一次,曹操问荀彧,司马懿是什么样的人?
荀彧答道:静水流深,臣尚且看不透他。
曹操朗然一笑,“静水流深?倒与令君你有几分相似。”

这四个字,正是荀彧一出场给人的感觉,遇事喜怒不形于色,淡漠却心思通达,深知政局诡谲。
他教导曹丕学会冷静克制,教导司马懿学会把握形势,收拢人心。

这样一个大智大慧之人,最终却走上了义无反顾的殉道之路,着实令人扼腕。
他与曹操相识相扶二十年,苦心在汉室与曹操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终于,平衡被打破,形势如此,他已无力逆转。
信仰和知己,出现了分歧,忠义难两全,只好以身殉之。

这几日仔细回想,荀彧在自决之前, 曾有过三次与曹操相互试探的机会。

第一次,曹操借天子名义为儿子封侯,在众多朝臣面前让荀彧代天子宣旨,自己却端坐上位。
荀彧接过侍从奉上的诏书,缓缓抬头,望定曹操,那是一种无言的提示。
曹操恍然,笑着“哦”了一声起身,却只是走到荀彧身旁,语气随意道:宣吧!
荀彧即刻回头,看到目视前方志得意满的曹司空,他心中恐已惊骇,眼前之人,什么时候起,已不再是当初的明公了呢?

第二次,曹操称王,荀彧称病不愿临朝。
曹植醉酒跑马夜入司马门,荀彧即刻让侍卫前去禀报,那是出于多年辅助曹操习以为常的自然反应。
但下一秒,他却选择叫停了就要离开的侍卫,静等曹操的处置。
他在试探,曹操是否会遵循礼法,又是否会为了儿子蔑视既定法规。
曹操其实也在等,等荀彧能够站在自己这边,为自己出谋划策,稳定激愤的群臣,进而成全自己的私心。

第三次,荀彧深夜求见,曹操得知荀彧在殿外,愣了一秒,急道:快请!
他心中抱着一线希望,荀彧也许终于想明白了,愿意来帮助自己。
荀彧托着奏表直言相谏,最后一次,他想试着说服曹操处置曹植,试着说服他维护正统。
曹操闻言欲辩白,却似乎失去了往日那样自信满满的姿态。
其实曹操的答案,荀彧又何尝不知。荀彧的坚守,曹操又何尝不懂。
一句“明公知臣,臣知明公”,道尽彼此心境。


荀彧并非不懂变通之人,在政权中心站了那么久,他比谁都清楚何为“识时务”。
魏宫新建,魏王带领了众臣入新殿前,在门上题一“活”字,杨修解为“阔”,意指门太宽。
荀彧躲在祠堂拜祭先人,听说之后此事后道:“门上题了活字,何尝不是说,入此门,方可活呢?
祠堂上方立着“慎终追远”的匾额,那是支撑他一生处事之准则,不可推翻。

于曹公而言,最可悲的是,这世上最知他的那个人,从此不愿再与他携手共进退。
暗夜孤寂,殿内清冷,他终于卸下心防,不再用爽朗笑声掩饰内心真实情绪,癫狂崩溃道:天下皆错看我曹孟德,近日错,明日错,何日不错!
可这些话,他过去不会对人讲,以后更无人可讲,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多年以后,满目沧桑的他传位给曹丕,仍不忘告诫儿子:自你继位起,司马懿便不再是你的朋友,而是臣子,切记不可再感情用事。
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荀彧。
二十年相携相知,那一晚诀别,曾让曹公崩溃失控。
可是,即便他再痛心不舍,也要赐下空食盒“请君自裁”。
那是最后一次试探,也是身为君王的狠绝。
肃穆灵堂之下,荀彧永远不会再醒来,高高在上的魏王趴在棺木上恸哭之昏厥,这其中有几分真意几分假意,恐怕已无人参得透。

这世上有两种人值得钦佩,一种是为自己建立强大而不可撼动信仰的智者,不管世事如何变幻,始终不动如山,虽九死而未悔;
一种是洞穿时势为了实现理想敢为天下先的勇者,一路披荆斩棘,步伐坚定,至死方休。
他们在各自的道路上践行着人生准则,站在同样让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可以相互理解,却注定殊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