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意的学习方法,让学习更轻松
最近 ,我学到了几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早点学到的话,学得一定会更轻松。接下来,我来谈谈这几个方法。
整体性学习法
整体性学习法是《如何高效学习》的作者斯科特·杨提出的。这种方法与机械学习相反,是一种把新的知识点与大脑中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创造更多的连接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在大脑中每个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建立一个网状的联系。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学习新领域,搭建一个整体架构。坏处是对细节掌握得不牢固。
整体性学习有三个关键点: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
- 结构可以理解为关于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和联系。
- 模型是简化的结构。比如,对于一本书来说,模型就是目录。模型类似我们总结的一些知识点。
- 高速公路是把结构连接起来的纽带。
结构是一个单独的学科,模型是这个学科简化后的基本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高速公路就可以理解为连接不同学科的通道。
整体性学习法对我来说比较陌生。无论看书还是学习一门学科,我都喜欢从头至尾地深入学习。有时一本书看得太久,已经忘记前面的内容了,然后草草收尾。有的书总是反复地看前面几章就停滞不前了。我对一个学科缺乏整体性认识,所以给别人讲的时候,总是讲不清楚。就像我学了正面管教后,只知道这种流派。而不知道还有其他的教育流派,比如:非暴力沟通、家长效能训练等。
如何快速搭建结构
如何使用这种整体性学习方法快速搭建结构呢?郝景芳老师分享了她的学习方法。
我会大量阅读这个领域中的相关书籍,尤其是经典书籍。在阅读过程当中,我不会非常细的深入细节,但是我会先把这个领域里面的大支柱、大脉络勾勒出来。我首先去把握一下一个领域研究的最核心大问题是什么,或者我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我会大致梳理一下这个领域里面有哪几个大的流派,这几个大的流派分别都给出了什么样的说法。
景芳老师在学习新领域时,主要运用了结构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结构性思维就是快速搭建结构。批判性思维就是去研究一个人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在学习新领域时,也可以像景芳老师这样,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快速搭建结构。
更进一步:成为专家的方法
在《跨越不可能》里,我学到了成为行业专家的方法,和整体性学习法有相似性,可以提供一些补充。
- 第一步,读完五本书,在这个过程中允许自己一无所知。第一本书:关于这个话题最流行、最畅销的书。第二本书:选择一本同样很受欢迎,但通常更专业、与主题相关性更强的书。第三本书:选择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半技术性读物,略微枯燥。第四本书:到了正式的学习阶段,选择关于主题的第一本真正深奥的专业书。第五本书:最难理解的,了解该主题的未来,包括发展方向和发展节奏。
- 第二步,把自己当白痴,找专家讨论这些问题。
- 第三步,探索空白点。有哪些东西大家还没研究过?
- 第四步,不停地提问。
- 第五步,找到叙事结构。找到模式(共同特征),发表见解,与别人探讨。
然后跟随好奇心,再去阅读五本书,然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去读书、去采访、去讨论、去发表见解,然后再读书。
读五本书的方法,其实就是在搭建结构。搭建结构后,通过采访和讨论的方法应用所学,再反复这个过程。这就是继续深入细化的过程。
学会了整体性学习法,能让我们快速进入新领域,搭建结构框架。要想更进一步,就要学会成为专家的方法。让我们都来尝试一下,让学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