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局的修炼谷穗文刊论范浚

有关《读老子》的诗文

2023-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水河

《老子》又称《道德经》,原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后改为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

在《老子》中,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将道看作万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却是万物之源。世间所有的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运动不止,垂示给人很多迹象。德则是道发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人们通过德来理解道。

1、苏东坡《读老子》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注释:知通“智”。

采之网络

2、范浚《读老子》

万类莫不共由,谓之道;在我得之,谓之德。仁也,义也,礼也,智也,皆得之在我者也。故四者异名,总而名之曰道,若所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之类是也;亦总而名之曰德,若所谓'君子行此“四德”之类是也。

然则在我得此道矣,以止而觉焉者言之,则谓之仁;以履行而言之,则谓之礼;以行得其宜而言之,则谓之义;以知仁、义、礼之用而察焉者言之,则谓之智。是特其名异耳,岂道与德有二哉?岂仁、义、礼、智与道、德为六哉?仁之觉,智之知,亦非二也。智之知,知之用也;仁之觉,兼知之体而为言也。礼也,义也,智也,虽不可谓之仁,而仁之觉无不在焉。犹元气之发生谓之春,至夏也,秋也,冬也,虽不可谓之春,而元气未尝不行乎其中。物虽雕落于秋,终藏于冬,而发生之性未尝不存焉。

什么是“道”? 一个人遵从自然法则,即可谓之“道”也者。那么,“德”是什么呢?从“训诂学”来说:“德,得也。” 故得者谓之德。《淮南子·齐俗训》:“率性而为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德者: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而行事,即 “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得到这种天性叫做德”。(范浚后裔范国梁解读)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9月19日早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