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原创谈古论今

齐王心有所动,孟子顺势进言

2023-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德乐

前文我们说到,孟子告诉齐宣王,他如今的所作所为要实现心中的伟大梦想,无异于缘木求鱼。

齐宣王有些不以为然,说:“有那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还要更严重。缘木求鱼,虽然抓不到鱼,但也没有严重的后果。但以大王现在的举措去实现梦想,如果一心一意去推举,灾祸必然随后而至。”

齐宣王问:“能解释一下吗?”

孟子问他:“邹人与楚人打仗,大王认为谁会胜利?”

齐宣王说:“当然楚人胜。”

孟子解释说:“小补敌大,寡不敌众,弱不胜强,这些都是当然之理,如今天下方圆千里以上的大国有九个,齐国是其中之一。齐国要以一敌八,何异于以邹敌楚?”

孟子接下去一句是“盖亦反其本矣”,“反”是违反,还是“回归”,通“返”?盖,作为发语词,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通常它都是承接上文而引出下文,因此我认为这里应该是违反的含义。因为这是违背为政之本的,下文再论述为政之本,也就顺理成章了。反,若通返,盖应该通“蓋”,何不之义,但祈使的语气后紧跟一个“亦”字,语气上难以连贯。

孟子继续说:“大王如果从现在开始推行仁政,那么天下的士人都欲在齐国的朝廷为官,农民都希望自己耕作的土地归属于齐国,商人都愿意把自己的资本投在齐国的市场上,行旅之人都愿意出入齐国的国境,天下那些痛恨他们君主的人都会跑来请你评理。如果形成了这样的局面,那么哪个诸侯国可以与你抗衡?”

 进,效也。【礼·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注】自勉强也。【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不能进于是”,不能坚守仁政,矢志不渝。

齐宣王被说动了,他对孟子说:“我昏聩,自己无法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希望先生辅佐我来实现我的抱负,明明白白地告诉我该如何做,我虽然不聪明,但愿意试试看。”意思是说,你再讲得具体一点,我愿意按照你的办法试试。

 孟子于是说:“没有恒产而能有恒心的,只有士人能做到,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一旦没有恒心,就会放任自己的行为,走上歪门邪道,甚至无恶不作,等到他们犯了罪,朝廷就根据他们的罪行进行处罚,这是害老百姓啊。哪有一个仁人在位,而做伤害百姓的事的?”

恒心,指始终不渝的为善之心。恒产,能够保证衣食无忧的资产及其产出,古代主要是土地及粮食。老百姓拥有多少资产和可支配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赋税和徭役等政策的左右,这就是下文所说的君主掌控民之产的举措。

孟子说:“所以,明君制民之产,必须让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景衣食无忧,凶年也不至于饿死。在此基础上,督促他们从善,老百姓就很容易听从。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不是这样,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一直吃不饱肚子,凶年难逃饿死的命运。这样子保命尚且不能,哪里还顾得上礼义?

大王欲推行王天下的政策,何不回归为政之本!拥有5亩地的人家,鼓励他们种上桑树,则家里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穿上丝帛了;鸡豚狗彘等家畜能够及时繁衍,则家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肉吃了。国家不滥发徭役,拥有百亩土地的人家,就能及时耕作收割,温饱问题就解决了。然后,重视开办学校教育乡村子弟,教导他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则老人就不用为生计奔波了。老人可以穿丝吃肉,老百姓物饥寒之忧,如果还不能称王,那是不可能的。”

这最后这段话,孟子曾经和梁惠王也说过,无奈梁惠王没有采纳,那么这位齐宣王又会怎么样呢?

【《孟子》简读之梁惠王篇01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