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逆境才是人生的新机会
你还记不记得,你的一生经历过哪些重大的转折,你怎么经历过的这些转折,才变成了今天的自己。记忆总是很容易把过去整理成一条平顺的、符合逻辑的曲线,让我们误以为自我的转变也是一个连续的、缓慢的、渐进的过程。
其实并不是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发展常常需要经历很多跨越式的转变,这个过程伴随着剧烈的变动和强烈的不安。就好像在某些时刻,你发现自己越过了生命中一条神秘的红线,到了某一个你从未到过的新的领域。你熟悉的旧生活已经过去了,而你想要的新生活还没到来,你被留在新旧交替的关口,茫然无措。
如果一个人,他一生都发展平顺,从没经历过什么挣扎和难事,那他很可能会变成一个特别肤浅和平面的人。所以说,每一个转折期,都在更新你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都在考验你的意志和精神,都在给你的自我增添新的内容。甚至可以这样说:
你经历什么样的转折期,你又是如何度过这些转折期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可以这样说,自我发展的转折期,是通过自我的打碎和重构,从旧阶段过渡到新阶段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变化,常常孕育着新经验、新思想、新关系的产生,它是转变的综合,也常常伴随着更强烈的情绪波动,会持续更长时间。它不是一种发展的量变,而是一种发展的质变。
怎么理解这种质变呢?就是我们自我中那些受限制的、老朽的部分,在转变中慢慢死去了,但是新的自我又在这种变动中生长起来了。我们的自我就在一个个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更新,逐渐变的丰富起来了。所以说,还是那句话:
转变的本质,不是外在的新旧交替,而是自我重构的过程。
如果我们顺利的度过了这个阶段,完成了自我的重构,我们的心里就会胜出一些深沉的智慧、深度和复杂性,我们会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我们会理顺我们和自己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坚定和无所畏惧。那人应该怎么经历这个转折期呢?转折期的心理历程,有它自己特有规律,美国著名作家威廉.布里奇斯把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结束——迷茫——重生。
结束:与旧自我脱离的过程
为什么转变要从结束开始呢?因为,自我的发展是需要空间的。这就像装饰一所房子,你需要把旧家具搬出去,才能把新家具搬进来。同样,你只有先结束,先放弃,才能为新的发展腾出空间。所以,转变是从结束开始的。可是,这也是转变最难的地方,因为我们对结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误解,这样的误解,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误解:是人们容易把结束当做是一种终结的形式,一种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
第二类误解:是人们容易把结束当做是一种应该排除的意外,觉得那不是事物正常发展的轨道。
第三类误解:是把结束等同于错误。
对于这三类误解,作者想说的是,结束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它是我们顺应变化的一种形式。结束是以往这一段生活的终结,但不是生活本身的终结,它只是我们顺应变化的过程和必经之路。结束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脱离。就像一个孩子从母体脱离,坚硬的外壳从蛇身上脱离,结束也开始于脱离。结束的脱离有三个含义:环境的脱离、身份的脱离和目标的脱离。
第一个是环境的脱离,在结束的时候,你常常会离开你熟悉的环境和关系。所以当转变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先脱离原来的环境和关系,来重新思考自己。
第二个是身份的脱离,当我们脱离了原有的环境和关系的时候,我们其实也脱离了这个环境和关系所附带的角色和身份。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惑。因为身份是什么,身份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也是别人看待你的方式。是关于“你是谁”这个问题上,你和别人达成的共识。所以说,当我们脱离原有的关系和情境时,对身份的困惑,是很普遍的。结束时,脱离的身份越是接近自我定义核心的身份,转变带来的痛苦就越强烈。
第三个是目标的脱离,人是根据目标来组织我们的生活的。目标有我们过去的投入,也有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可以这样收,目标界定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界定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可是换个角度说,目标在界定你生活的同时,也会让你的思维变得狭窄,让你只看到和目标相关的部分。所以说,当我们脱离原来的目标时,我们也获得了一个机会,重新思考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重新去寻找一个更有价值,也让我们更快乐的目标。
因此,我想说的是,你之所以没法结束,是因为你怕疼。而有时候,害怕结束,会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而你也会失去一些发展自我的机会。所以说,人生的很多时刻,你需要勇敢。
迷茫:如何孕育新自我
对于很多人来说,当他们真正结束的那一刻,他们的感觉不是焦虑,而是解脱。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已经从某个困扰他们的问题中解脱出来了。可是,结束不是答案,相反,它会给我们提更多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迷茫。
那这种迷茫是怎么来的呢?对于人来说,意义感有两个重要的来源,一个是目标感,一是关系。人是通过有价值的目标把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的,而且这些目标是在关系中编织出来的。所以说,当我们跟原来的关系,原来的身份,原来的目标脱离的时候,我们也暂时失去了产生意义感的土壤。旧的生活已经过去,而新的生活还没有到来。
迷茫,它像一个特别的容器,只不过这个容器不是空间,而是你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在这个空间里,你需要理顺三种典型的心理状态,从而整理过去,孕育未来。
第一种:人们总是试图回到过去。在心理上,我们会以各种方式跟过去建立联系。因为结束通常意味着损失,而损失常常会带来巨大的痛苦,迷茫期需要我们去消化和适应这种损失。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就是拿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做比较。比如:你会把现在的女朋友和原来的女朋友作比较,你会把现在的工作和原来的工作做比较等。这种比较并不是你的心理素质差,而是大脑应对结束和迷茫的一种方式。大脑会本能地抗拒这种变化,让你尽快回到那张“意义之网”上。哪怕你心里知道,原先的那些意义,已经不再适用你了。
第二种:人们总是希望尽快结束迷茫,达到未来。比如:他们想尽快开始,开始一个新的工作,或开始一段新的恋情等。这种状态和心情都可以理解,因为这个阶段,就是需要低落和迷茫。因为,转变有它的节奏,就像你没法略过冬天去经历春天一样,所以焦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慢慢适应,耐心等待,新的变化总会到来。
第三种:人们的精神生活,开始变得敏感起来。其实,对精神生活的敏感并不是简单的矫情或者抑郁。当人们从原有的意义中脱离出来以后,在新旧交替的阶段,他们获得了一种空间,跟一个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建立起联系,从更本质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在迷茫期,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发生,它却是重要的。在这段时期,旧的意义,在被慢慢清理掉,那些新的意义,正在慢慢长出来。就像萧索的冬天在积蓄春天的力量,迷茫期也在积蓄重生的力量。重生,是转折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你重构生命开始的阶段,这个问题,我们下篇文章接着讲。
我是徐建航,上面的内容总结自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如果你觉得有用,郑重的向你推荐这门课程。这是我写的第67篇文章,欢迎你加入007社群,七天写一篇,一起写七年,七年之后一起去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