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的特征
任何事物,有它的两面性,信息化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挑战,而是人们心里根深蒂固的观念挑战,这种挑战在使用信息化一线的老师们尤其显得”不自然不和谐”.如今,互联网催生出信息时代教育的新基础设施,新生产要素,继承优秀传统,解放观念,从而形成一种颇新的教育天地,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气象,以此哺育蓬勃的教育,雕刻出未来教育的雏形,已是必然.所以,我们老师要极快地从这种不自然不和谐里走出来,用自己精彩的教育点燃自己的人生,走进未来教育的殿堂.
那么,未来教育有什么特征,个人觉得如下几点不得不提及.
一未来教育将更人性化.
其实,教育一直在寻找一种人性,只是这种在以往的教学条件下难以实现而已,甘为人梯的老师们其实也在随时随地寻找着,实现着学生的自我价值,同时也在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但只有在互联网给教育提供无限可能的今天,才使教育的人性化变得现实.
(一) 学生学习的自由性.
未来学校的学生,学习方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他们不限于仅仅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在老师的教授下,完成学习.今后的学生,更注重个性化学习,社群化学习,”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正逐渐成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对孩子个性的尊重,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的这种自我价值的体现的变化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成才的必要前提.
互联网正是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这种可能也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模式,教师不再把自己的所好,所爱,所知,无端地强加给学生,而是同学生一样自觉地,也是热情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合作完成某一个问题,甚至自己也和学生共同一起合作完成一个问题,因为互联网时代,知识不是万能的,学生知道的并不一定比老师少.
(二)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互联网带给教育两个作用,一是优质资源链接,并以其网络课的公开、透明、听课人数不确定性、对课堂自带的严格要求性,从而自动地优化了传统教育,解决了许多教育的顽疾。二是自觉带来了教师自我、自愿的学习与成长,这是互联网带给教育的最大意义。
古人嗜墨痴读的美德,在今天,正在被互联网里各式各样的学习群和学习平台所取代,这是一个趋势,更是一个亮点,今天的人们,不是不喜欢读书,他们无时不在读,今天的老师,也不是不喜欢读书,他们在互联网下正在全方位,以冲刺的心态在提高自己,提升自己!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将形成自我的,热情的学习动能,学习将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像以前的那种枯燥的,乏味的负担性学习.
(三) 教师的自醒性.
如果互联网不介入教育,那么,教育终将会被个别拥有知识的个别老师统治,这种统治造成的最终后果就是知识的狭窄,落后,互联网给教育注入了无限可能,他可以让每个老师都成为渊博的知识性老师,而且学习时间变得更短,它也可以让每个学生变得无所不通,所以,在新时代,教师由于互联网的强力介入,极大地震撼了老师的原有认识,教师的自醒性被空前地唤醒,教师渴望学习,自觉学习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和紧迫,与此同时,互联网也给这种愿望提供了及时的,几乎可以说是”服务到门的”便捷.
青椒计划是互加计划为全国各地喜欢学习的老师建立的优秀的学习群,成员达258人,里面随时随地有学习的知识,里面的老师们又把这种学习的群进行了链接,比如在吴虹校长的牵引下,长洲岑丽霞成立了彩铅群,喜欢画画的老师聚到了一起,内蒙古牛宇成立了牛老师阅读群,指导儿童阅读,黑龙江李桂娟成立了越唱越美群,提高老师的音乐水平.
所以,只要你愿意学习,互联网让你无所不能,也同时,互联网已给数以万计的学习者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二 教育的回归性.
我国教育在信息化的今天,由于没能很好地继承传统,以及没有把信息化完美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所以使得教育的方向发生了偏离,使得教育走向了功利化,盲目化,教育没了根植的土壤,教育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悬浮,而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糅合,将使教育理性地,自然地转回到教育的本来面目,教育将可喜地回归本真.
(一) 课程的生活化.
未来教育,知识的传授显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而通过已知知识进行思考,学会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互联网给每个人获得知识提供了捷径,更提供了公平,未来时代,每个人获得知识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公平性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能获得优质资源,所以,未来时代,每个人所获知识不是教育的主要问题,教育的关键是如何让教育生活化,接近自然,走进自然.
这样的尝试已有人在做,如把万物当教材,以社会为教室,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并且建立对事物整体的,相互连接的认识,这是钱锋及其团队的”万物启蒙”课程,还有温州的小学教师陈耀创建的”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通过探究性学习, 结合科学课,帮助学生在家中进行各种有趣的生活实验,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再比如深圳”三叶草故事家族”通过儿童阅读带动妈妈,”故事妈妈” 进学校又带动了教师阅读,等等等.
(一)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其实以上这些做法就是社会实践活动,在国家课程标准里早有明确规定,在这里我更认可甘肃李家堡的”阳光课堂”.以上几种虽带有创造性,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其同时作为一种教育的方法是否科学有待时间的检验,”阳光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在许多课程的许多课上也进行了这种课程生活化的尝试,但”阳光课堂”更关键的是完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的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这种创意才最有科学性.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国的教育在好多时间,好多时段里,好多地方,好多学校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教学,所以出现了学生不爱学,老师不爱教的教育顽疾,比方,我国信息化教育国家已经提倡了将近十年,但大多数学校还是一片空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区域直播课程,也就是空中课堂,即以互联网下,通过完善信息化教育,普及网络直播,从而实现教育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可这种宏远构想遭到大多数地方政府及教育机构,学校的反对,他们把互联网认为是猛兽,总是在平常教学中极力淡化网络直播.
”阳光课堂”极力利用网络教育的同时,也很关注国家教育思想的贯彻,让学生接近自然,走进生活也不是新生事物,其实是国家教育方针所要求的, ”阳光课堂”在进行中,把生活教育结合到教学中,正是因为完全按照国家教育目标进行,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在教学中使用环境情景,创设生活实景,我认为更有必要借鉴.
三 教学的多元化.
学校本身教学的多元化.未来,实体学校不会消失,它依然是教育的常态,但学校的教学将极大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教学不光是老师的行为,而是包括社会,家庭,公益等多元素的体现,即便是老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某某班级的常任老师,像现在一个人把一个班级从小学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学生的任课老师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未来学校,社会力量肯定介入学校教育,目前,已有学校临时聘请诸如有京剧特长的,有绘画特长的,有武术特长的专业人士到学校里上课,还有请家长到校讲学的,请执法人员到学校讲授法律常识的等等,只要是优质资源,未来学校尽可能地会输送到学校,给每个孩子.
此外,教育有可能发展到校外,有这样一段话”所有人都意识到,学校的消失不再是浪漫的畅想,而是遥望可及的现实.”朱永新预言,未来学校将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和上课的时间弹性化,没有固定的开学,没有固定的毕业,教师将成为自由职业者,政府买单和学习者买单并存,学习机构一体化,网络学校会越来越多,游戏会发挥很大作用,学习中心小规模化,文凭将会被课程所取代.
我们并不认可这就是未来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的学习者,也许,在家上学不无不可,也许,学生会模糊了学校的概念.
四 教育的文化性.
未来教育由于互联网的介入,无形中使教育会注入文化的活力,这表面上看,很像是一个伪命题,但事实将会证明未来教育的文化元素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理由如下:
(一) 互联网给教育的文化视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在互联网时代,更容易找到文化的渊源,文化的土壤,文化的根基,他们可以在网上随便找到自己心里已有的文化元素,并进而把这种文化熟悉,乃至打造,事实上,每个人很希望在网上寻找自己的故土,寻找与自己文化有关的资料.
(二)互联网给教育的文化开拓提供了无限可能.李家堡的”阳光课堂”由于注入了网络教育,从而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种文化回归的现实需要.直播老师王彬和郑红亮在美术课上给学生们讲传统的剪纸,使得这一在我镇民间几乎绝迹的艺术重新走到了学生的视野当中,学生们第一次见到这在祖辈传说中的,有无穷魅力的艺术之花绽放在课堂上时,露出了无比的喜悦.
(三) 互联网给教育的文化积淀存贮了大量资料.以往的文化,难以到达普通的人们之手,但互联网给每个人提供了留存文化的可能,这种人人都可以传播文化的时代,为更多人知道文化提供了海量知识.
五 教育的网络化.
无论人们怎么反对使用电脑,手机,未来教育,网络教育将无处不在,2015年,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85%,我们甘肃省的网络几乎是所有学校全部接入,到目前为止,各省的许多学校都在尝试网络直播,一大批学校并实现了在农村薄弱教育的突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李家堡的”阳光课堂”惠及四所学区28个农村村小, 涉及班级151个,并在定西市安定区19个学区内实现全覆盖.
短短的一年里,因地制宜,用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一台电脑,实现了甘肃教育提出的教育扶贫,解决了支教问题,更是让村小孩子变得阳光,与城市孩子一样享有公平的教育,绝不输在起跑线上. “未来希望有更多学校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让素质教育跟农村孩子的距离不再遥远。”邵锦堂说.
互加计划在短短的几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已给无数乡村学校输送了无数优质资源,支援了无数开展直播课堂的学校,并实现了网络公益课程的对接,而作为其中一线的老师,我们也亲身感受了互加计划带给村小的巨大变化.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铧尖堡学校是一个只有20个学校的麻雀学校,在一次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中,面对记者提问,她大方地,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回答了记者的一系列问题. “我想把做好的花朵送给郑老师”,互动期间,铧尖堡小学六年级学生雷婷婷跟屏幕中的郑红亮进行互动,她对记者说:“上郑老师的课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更爱自己了。”雷婷婷坦言,自己班里同学只有几个,但在这个课堂上,她认识了很多朋友,也找到了自信。而令人久久不能忘记的是他说话的那种大方和用普通话的标准令人诧异.
我们要知道,在未来,互联网将是学校的基础设施,互加计划下的平台cctalk将与其他一些平台一样,将是未来学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元件,我们可以预见,教育的网络化,将是教育的显著特征,也许,会是教育的整体特征.
A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