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就完了……干就完了!
写这个话题其实全拜“某音”所赐,对于一个已经过了音乐追求年龄或者更确切说谈不起音乐追求的人来说,“某音”的视觉盛宴,(其实视觉盛宴好像也不是“某音”的初衷,毕竟“某音”的名字更像是听觉盛宴),尤其是多少亿人精选后的高潮音乐片段时不时就会触动下我们尘封已久的记忆碎片。相比几十秒、几分钟的视觉刺激,反而一遍遍或历久沉淀、或近期冒尖的高潮音乐片段,总能勾动我们灵魂深处刻骨铭心或不堪回首的某个刹那。
干就完了!不管是从字面上看还是往深了想,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其实终归如斯。
建国立业、旷世传奇,家庭梦想、个人事业;先不论失败,毕竟失败也是成功前的过程,没有失败成功无从谈起,因为成功只有与失败放一块才能叫成功,这也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经典所在吧。那么说到成功,哪个成功不是干出来的。
先说写作,如何成为写手、作家的书,多如牛毛,具体方法自是成千上万、不胜枚举,但唯一的要义却基本如出一辙,灵感?不是!天赋?也不全是!况且我自己也不认为一个人生出来就莫名奇妙的有了写作的天赋。所谓的天赋大都基于家庭师友的熏陶教诲、所处环境的耳濡目染或者最主要的还是自身的沉淀积累。抛开这些,成为作家最重要的还是是广泛深入的阅读思考,自身对大千世界的观感阅历或者更专业点叫输入,而再多的输入如果只停留在脑子里,终究还是成为不了一名写手、作家,所以所有成为写手、作家最关键的一步还是要写,不停的写、不停的改。太多的事情败就败在我们想的太多而干的太少,谁都不会指着一个孕妇凸起的肚子说,这孩子终究会死的,虽然这是实话。所以有些结果是我们全然皆知且无从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干就完了,最终能不能干出个什么样来,大可以交给老天爷。但是抛却我们无从改变的部分,只要干了,即使失败也是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排除了一种不可能。
有意思的是站到顶峰的人大多是我们这些“聪明人”眼中的“傻子”或“疯子”。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他的成名作《失乐园》里写到:“人们是否能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才能,很大一部分在于你是否对负面情绪过于敏感,其实钝感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而钝感力正是这些“聪明人”眼中的“傻子”或“疯子”的特有品质。他们不会像“聪明人”那样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干以前就找了一堆自以为是的不干借口。他们总是说干就干,干就完了,干就可能成了。
肖申克用20年的时间干出了自己的余生自由,他从来不去考虑狱友的看法;阿甘用不顾一切的行动力干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始终坚信妈妈说的话,而全然无视周遭的异样目光;许三多用“一根筋”思维从一个不太合格的士兵干成了特种兵精英,让曾经的战友从嘲讽变成仰望。如果说这些都是影视作品的美好塑造。那么现实中我们伟大的党从“小米加步枪”干出了今天强大的华夏大国;俞敏洪从背单词到办补习班最后干出了中国培训教育的庞然大物“新东方教育”;任正非从被辞退、负债累累干出了如今连美国都忌惮的顶尖企业“华为”,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如果上述这些又太过于宏伟高大,那么相信大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干过几件让自己印象深刻、抹之不去的小事,从自己说起,记得中学那会为了得到学校300元的一等奖学金,每天站在学校声控灯下面看书到凌晨一两点,钻到被窝里面、走在路上、蹲在厕所都随时想想兜里当天需要学会的单词短语、化学方程式、数学公式……,哪个想不起来了,赶紧拿出来看看,结果自然是如愿以偿;还记得有段时间着了魔似的迷恋写作,对于一个小考语文不及格的人来说,写作是那么的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但是每天的阅读每天的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改写,最终还是在小报刊上发表了几篇文章,这些都是人生路上微不足道的成功片段,但还是能印证我们“干就完了”的主题。
只是就像“干就完了”,道理很简单,真能做到,却是另一回事。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东西容易让我们迷失,就像游戏、就像手机,或者说手机游戏,这些东西更容易让我们干出“成就”,因为他把“菜米油盐、枯燥无味”的生活给浓缩简化了,游戏中没有了繁琐,只有机械的重复与成功。现实中可能你干很久都看不到结果、找不到成就,而游戏世界却可以让你体会“一干就成”的感觉。也许有点类似于彩票、赌博吧,今天干了,明天就能看到结果、甚至立马就能收获成果,然后让我们迷失于等待极端概率出现的兴奋中。
所以,任何事情、任何成功,我们既要有“干就完了”的心态,更要有“干就完了”的坚持,愚公移山、水滴石穿,干就完了!人生一世,汲汲于生、汲汲于死,不死不休、不亡不止,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