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成长励志

西游记值得你再看一遍....

2019-06-06  本文已影响3人  古钿

请问《西游记》你看了几遍?

不论看了几遍……都还值得你再看一遍,

年少刚接触《西游记》时,我经常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唐僧取经路途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头也是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背着唐僧一个跟头就能到达西天,为什么还要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去取经?

长大之后再读《西游记》,我发现其实《西游记》压根儿就是唐僧个人的修佛过程。

孙悟空代表了唐僧那颗不受约束的心。

此外,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我们的心也有“七十二般变化”,可以去我们想去的任何地方,比如纽约、非洲,甚至月球。

孙悟空的所有本领原本就是我们不受约束的心的特征。

与孙悟空一样,这颗心的力量很强大,破坏力也很可怕,所以才会出现紧箍,为的就是约束那颗心。

《孟子·告子章句上》中有一句“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意思是做学问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将丢失的本心找回来而已。

猪八戒代表的是唐僧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欲望。

猪八戒看到美女、美食、金钱都会犯错,可是唐僧并不会去管猪八戒,也不说他。

我们对自己的欲望犯下的错误总是会比较宽容一些。

沙僧的名言因为春晚变得家喻户晓:

“师傅,二师兄被妖怪抓走啦!”

“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啦!”

这个段子流传很广,观众对它的接受度很高,觉得沙僧好像就是那样。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但是很无趣。

他就只知道干活,挑着担子无怨无悔。

他代表的就是唐僧的理性和逻辑。

白龙马代表的则是唐僧的意志,无论团队中的其他人表现如何,是精诚合作还是闹着散伙,

白龙马都是一定要去取经的。

孙悟空和牛魔王是好兄弟,原本都是山野的妖怪,无法无天。

孙悟空跟着唐僧去西天,一路修行,最后成为斗战胜佛;牛魔王还是原来的心性,所以他未能摆脱“妖怪”的身份。

心如果没有经过修炼,时时刻刻处于原始状态,就不会有清明通透的时候,总是处于蒙昧原始的状态。

只有修成正果,才会真正不受约束,获得大自在。

在《西游记》的最后,孙悟空修炼成佛,对观音道:菩萨,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紧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约束我?

趁早儿念个松箍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再去捉弄他人。

菩萨说: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

今已得道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

你试摸摸看。

孙悟空举手去摸,果然没了。

《西游记》与《红楼梦》《肖申克的救赎》《教父》等这些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一样,塑造了诸多角色的丰满形象;

其实说的都是人心,人所有的束缚也来自内心;

所以,即便星移斗转,时移世易,仍被今天的人们记起和谈论。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

简单地说,经典的价值,就在于你总是会从中找到新的东西,

所以经典是怎么读都读不尽的。

按照我的理解,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

所以世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

一部经典作品,就像一道特殊的光源,不同时代的读者去赏析它时,都会被这道光源照见内心中不曾被照亮的部分,

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它,也会因为想法和境遇的改变而被照亮内心中不同的地方。

“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

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

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

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

---塔勒布 《反脆弱》的“林迪效应”。

一部经典流传得越久,它就越可能在今后更长的时间内传承下去,继续发挥它的价值。

就如同常青树,总是会长出新的叶子。

随着互联网渐渐主宰人们的生活,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经典的价值。

微博、朋友圈无时无刻不在刷新,人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也越来越难以保留持久的兴趣。

一个全民热议的话题通常也只能维持一两天的热度,随后就归于沉寂。

这些碎片化、无价值的信息干扰了我们对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的判断。

时间飞逝,

如一名携带紧急讯息的邮差。

但那只不过是我们的比喻。

人物是杜撰的,

匆忙是假装的,

传递的也不是人的讯息。

----波兰著名女诗人辛波斯卡《一粒沙看世界》

童年荡千秋时看完的《西游记》,

当你历经世事后,以“过尽千帆皆不是” 的心境再看这些经典时,

必定会将心沉下来,看清这个世界,倾听自己和他人内心的声音;

倾听之前深呼吸,清除私心杂念,放下偏见,只留下平静的心。

人生那么短,路又那么长,你好好走就是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