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学习坐地铁

2017-11-13  本文已影响19人  春晓涤生

学习坐地铁

学习坐地铁

在通州梨园地铁站的乘车处,一个中年男人站在贴着北京地铁图的柱子边,边看边纳闷地自言自语:二号线在哪儿换车呢?我想帮他,但因为初次坐八通线,还不能给他快速地指导。在我研究图的空儿,身边的一个姑娘三言两语就给他解决了困惑。

我突然发现不会坐地铁的困惑,有点像学生学习时的困惑。

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哪儿,然后要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还要知道自己要坐的车从哪儿到哪儿,中途在哪儿换乘朝哪儿的方向坐到哪儿。

如果这些要素都不知道,就只能茫然而不知所措,不知哪儿到哪儿。这些都知道了,如果不实际操作,仍然还是雾里看花。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也是这样。

要知道自己会的能用啥,还要知道自己要干的是啥,干好这个都需要再掌握啥,掌握这个的方式方法是啥和啥。

如果这些都不知道,就只能痛苦万分,不知啥顶啥。这些都知道了,如果不操作不实践,知识和能力还是两张皮,知识在心里了,没有条理,不会运用反而成了更乱的负担。

学坐地铁最好的办法是边"研究"边实践,光有别人的"指点"不行,键关是自己研究着看。看明白了起点和终点。看明白了线路和转乘的车站。心里有了去的方向,心里装上了一幅线路图。然后坐几遍就知道了其中的奥妙。票如何买,站怎么进,选哪个方向的车,下了车往哪走,出站时票往哪儿搁。这些经验和能力都不是"讲”明白的,而必须是自己"做"明白的,是在很多次"碰壁"中"悟”出来的。我敢肯定,所有人在最初做地铁的时候,都经历过发蒙的过程。各种知识和经验,在没有形成联系之前,人必然会发蒙。

知识和经验一但形成联系再经过一次实践。就会使的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形成质的变化。我第一坐地铁的时候也发蒙,但当我坐八通线,在九棵树上车,在四惠转一号线,在天安门东下车,参观了一次故宫后,就对坐地铁有了信心,后来去香山,去国子监,坐更复杂的线路,都能从容应对了。

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不也是这样吗。老师讲明白的问题,学生不一定真明白。学生听明白的问题,不一定能形成学生的真能力。

零散的知识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能够联系起来的知识,才是有条理的知识。有体系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有条理有体系的理解了的知识,才是可以用的知识。

但是掌握了知识,并不一定具备了能力。能用知识,才证明具备了能力。

让学生听,更要让学生说。让学生记,更要让学生做。说和做,都是输出。输出的过程就是能力形成和升华的过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