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呼吸生活的战役书法或写字

那些年我练过的字

2017-09-16  本文已影响303人  菲要这么说

我快八岁时,异常严厉的老爸决定上马书法项目。这个项目一上马,我的童年时光雪上加霜。本来不多的玩耍时间几乎全无。每天规定的写字任务完成才可以做其它的事。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写字机器人。

先从描红开始。描红本子不知写了多少个。然后是临摹阶段。家里的旧报纸全被用来当作写字纸,一来报纸吸水性好,二来省钱。那时候,街道的废品收购站定期都能收到我的涂鸦。

临摹从楷书的四大门派开始。柳体清风瘦骨,颜体圆润饱满,赵体飘逸潇洒。至于欧体的风格,只记得是四体中最不好学的一种,其它全然没记住。

老爸说初学者柳体比较合适。颜体练得时间长了,字风不容易改变。赵体又有行楷的风格,不适合初学者。这样就只剩柳体了。好吧,他说啥都对,啥事都得听他的,这也是他自己说的。不过个人也确实喜欢柳公权这种清清爽爽的字体。

临摹的过程最长。掐指一算,得有个五六年。每天三百个大字,三百个小字。一个个春夏秋冬在一张张布满深浅墨迹的旧报纸上就这样堆叠而去。右手中指因为平时写钢笔字有个茧子。为了配套,无名指因为练毛笔字也写出了茧子。所以我的右手一伸出去好似畸形一般。

柳体临摹得差不多以后,开始练颜体,之后赵体,染指一下欧体就放弃了,感觉很不易临摹。

上了高中以后,字体终于练就了四不像,但是像自己的感觉。楷书可以告一段落,篆书和隶书上马。练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篆书写好了不是一般的典雅迷人。那种均匀对称的感觉落在纸上,甚至有治愈心灵的能力。如今想来,中华汉字的文化真的是玄妙精深,美不胜收。

这数年间参加过校际,县际的数次比赛。作品几乎全部一等奖。最拉风的一次是巨幅的中楷挂在县委门口的橱窗里展览月余。妈妈每次回家的表情现在还记得,就是心里万般骄傲要飞上天,脸上表现却一般般。她是怕我骄傲。

几次参赛获一等奖的篆书,大楷,中楷,现在想来写得着实不错了,但当然不能和高手相比。万般可惜的是当时根本没有保护“墨宝”的意识,以至于一幅证据也没有留下。估计那些散落民间的字能进废品收购站已是幸运,八成都进了垃圾桶。

十几年的功夫几乎都花在楷书上。为了练行书,临了一阵《兰亭序》,但脱帖后怎么也写不出满意的行书。手腕像僵化了一般,写出的行书全无洒脱飘逸之感。索性接着练楷书。

多年练出的笔力不能浪费。小楷是最需要笔力精准的。高中的一个暑假,老爸说我的小楷练得可以了。意思就是可以写在宣纸上,再装订成册,保存下来。当时试写了几个小楷的大小。最小的算蝇头小楷吧,大小和一个巨头苍蝇真差不多。记得当时这么大小的字,我能够把比划写得比苍蝇腿还要利落。但写多了看着费眼力,所以最后以图中小楷的大小为准,完成了《孙子兵法》的抄写。

老爸先把宣纸折叠好,再打上暗格。我写完后,他题了封面,最后用针线装订成古书的样子。现在想来,很感谢老爸的这个想法,得以让我在将近二十年的书法练习后,能有个自己辛苦历程的见证。更感谢老妈在老屋拆迁前把这件宝贝拣选出来,漂洋过海带到我身边。

当年练字时的辛苦和无奈似乎都记不起来了,也无须再提。唯一记住的是写出好字时手腕的酸痛和内心的欣喜。随着笔峰的走向,艰难好似都一笔一笔被捻了出去。

练字就是练心境。每一画完美一点,心就韧一点。握笔的手一开始小小的,而后长成了有两个写字茧的大手。描摹一笔一画,追求完美的毅力日渐堆积,让我的心智如同长了茧子的手一般耐得住磨砺,忍得住孤寂。

我们时常抱怨当下的饭菜难咽,衣服难穿,路难走,生活难熬。当往日的忍耐和坚持已经化成一种傲骄的情怀和丰盈的心境,那么当初的难熬何尝不是值得品味和珍惜的一碗青菜汤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