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的小资生活之67——如何建立推理结构示意图
写作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Kim姐姐忽然发现自己很有写作的潜力和爱好。
原来是真心地爱好写作。如痴如醉。
今天继续学习《学会提问》这本书的内容。越学越觉得有趣。
《学会提问》
R: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有很多推理文章篇幅冗长、结构松散。有时候一整套理由只用来支撑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又用于支撑另一个结论的主要理由。理由可能会由其他理由支撑。在比较复杂的论证中,当你试图客观评论自已阅读的东西时,常常很难将论证的结构在脑海里清晰地展现出来。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请尝试建立你自己的组织方式,将理由和结论分开,使其自成一套逻辑系统。
我们已经提到过许多技巧,使你可以用来建立一幅清晰可辨的推理结构示意图。如果你有更好的技巧,请务必要加以利用。重要的是,当你打算评价它的时候,一定要让理由和结论变得一目了然。
找到一篇文章中的理由并有效组织它们的一些线索
(1)圈出指示词。
(2)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理由和结论,或者在理由下面画线,用彩笔给结论做标记。
3)在页边给理由和结论编上序号
4)读完长篇大论后,在文章结尾处按顺序列出所有理由。
I:
我们在对推理文章的阅读或者理解中,常常碰到很多问题,其中如何评价一篇文章的推理结构示意图,作者给我们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用来对推理文章进行结构示意,有效区分推理的理由和结论。这个方法很容易掌握,它包括四个简单步骤,现在请拿笔记下来这四个步骤并积极应用。
第一步,圈出指示词。
第二步,巧妙应用彩色笔和不同的记号。比如说画线找出理由,圆圈标出结论。
第三步:在书本的页面边角处做好标注。1号理由,2号理由,……结论。
第四步:全文阅读完毕后,对全部编号的理由进行汇总,并列出结构线。
你看,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就是如此简单,理由和结论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就一目了然了吧!
A1:
故事:
拿到《学会提问》这本书后,我完全蒙圈了。而且我还选择了这本书做为我的拆书内容。同时这本书也是我强烈想学习的内容。通过二个章节的拆书学习,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是这还不够,我要找出让我豁然开朗的理由和结论。于是我选择了这一章节的内容。原来这一节是打开学会提问的金钥匙。它教我们如何绘制“推理结构示意图。”
首先,找指标词:理由、结论。这和拆书帮的学习,找重点词、重点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后,我备了红黄蓝三支彩色笔,找出跟理由相关的内容,用红笔画线,找出结论,用蓝笔画圈。
第三,我在书本的旁边做好标注:理由一,理由二。
第四,将全部理由进行整理并摘抄到我的笔记本上,在摘抄中我用方向箭头符号标注,呀,原来由理由推理出“推理结构示意图”这感觉真是美妙!
反思:
琳琳老师说我前二节的拆页内容选择有问题。我想并不是内容有问题,而是我们并没有理解由理由导出结论的这一工具——“推理结构示意图”。
所以,从表面来看,《学会提问》这本书确实很晦涩,很难拆解。但是越学下去,越觉得有趣味。可以说,第一节是理由一,第二节是理由二,……最后结论是:提出关键问题如此重要,必须掌握。
而在第一节和第二节里面它又分别是由理由一,理由二……结论组成。
所以,并不是因为它不能成为拆书内容,而是我没有很好的掌握拆书帮的技巧,没有认真听琳琳老师的讲课,没有设定一定理想的目标,同时也没有找出关键问题,没有掌握学会提问的技巧。
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
A2:
目标:
通过本周的学习,完整地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并写出一篇精彩的学习心得,并转换成一篇精彩的拆书复盘。
S:具体。完整地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M:可度量。写出一篇精彩的学习心得。
A:可实现。将学习心得转换为拆书复盘。
R:相关性。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拆书。
T:有时限。一周内。
行动方案:
1、在本周的学习过程中,对选定的拆页,选出指示词并做好记录。
2、对拆页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也即结论,同时找出可执行的步骤,即理由。
3、按拆书顺序对拆页进行整理。
4、将全部理由整理在笔记本上;
5、在复盘中总结结论,并将全部理由绘制成“推理结构示意图”。
好处:
掌握了一门新技能。
坏处:有可能会带来一些知识的混乱。因为知识点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