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枯荷,苍凉也未必不是一种美
咏物是诗词中的一大题材,而咏物是为了传情。因此,文人所咏之物,大多都成了一种象征。自古以来,荷花就受到文人们的不断歌咏。从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开始,荷花就成了清高的别名。
宋代诗人杨万里诗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至今依然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夏日美景。夏荷之美,在于绿意盎然,在于清幽雅致。那么,秋荷又是怎样的一种风景呢?
宋代陈昂诗云:“万木方零落,荷叶先自伤。”秋天到来时,各种植物开始凋零,而最先衰败干枯的就是荷叶。红衣脱尽,翠叶转黄,可谓满目苍凉。此等萧瑟之景,正对应了一些文人内心的愁苦和怅惘。
于是,他们也通过写枯荷来咀嚼自己的感伤。在这种对心灵之伤的自我舔舐中,他们把枯荷也写得别有一番意趣。诗词里的枯荷,衰飒而苍凉,但也未必不是一种美。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隔着秋雨去听,萧瑟也未必不是一种好听的声音。李商隐此诗所写之境,清幽至极,就像这首诗的第一句,不沾一点尘土气,仿佛不在人间俗世。这正传达出了诗人内心因相思而生的孤寂。
已是深秋,阴云连日不散。一个倍受相思之苦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该是更添愁苦吧。但李商隐没有渲染得过于浓烈,而是静静地将苦闷排遣出去,将其融入到枯荷听雨的况味中去。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赠荷花》)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不止一次在诗中写到秋荷,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孤独、苍凉和凄美。
踏莎行·杨柳回塘
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春夏之时,正是青春韶华。荷花却独自开放在“回塘”“别浦” 这样人迹罕至的绿萍深处,莲女也不能来摘。纵有幽香,蜂蝶也不来采。最后只能蜕尽红衣,结一颗苦涩的芳心。
这其实就是词人自身的写照。不愿与流俗合污,便只能孤芳自赏、清洁自守。坚守中的寂寞,该有多么难耐!他有没有感到一丝丝后悔呢?已是生命的秋天,夕阳西下,晚潮涨起,天边一抹行云携着寒雨而来。那随着风波摇曳的荷花,仿佛在向词人诉说着什么。
贺铸听到了,它在悔恨自己当年未随春风之便而展露芳容,如今只能在秋风中饱受凄凉。他听到的,其实不是荷花说的,而是自己心里闪过的一丝念头。后悔倒也不能说没有,但如果春风重来,他依然还是会清洁自守吧。
秋吟
元·黄庚
芦花零落点汀洲,白鹭飞边泊小舟。
水落渔矶风露晓,残荷数点冷擎秋。
此诗写得非常简洁,通过简单勾勒,描绘了一幅简明的深秋江景,极富意蕴。首句中的一个“点”字,写得绝妙,描绘出了深秋芦花的萧疏及其零落的姿态。白鹭从水边飞过,一叶扁舟悠闲地泊在水边。
水位回落,岸边供人垂钓的岩石露出更多,在早晨的风露中兀立,显现出一种风骨。残荷数点,只有枯枝在那里擎着,稍显清冷与孤寂,但也不失为一种卓绝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