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阳光普照,想说爱你不容易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说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和不变的,人们则更愿意解读为“生活永远充满未知的希望”。嗯,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的是:每一天的日晒也不可避免。没错,脑洞就是这么大😎😎😎
太阳辐射散发的光和热,携带着巨大的能量,哺育着万物的生长,促进着地球上的热量平衡与水平衡,同时也影响各类天气变化和气候风貌,推动了地表的几乎全部自然地理过程。在大气中形成的电离层,更使世界的现代通讯成为可能,是当之无愧的大boss啊!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即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可见光区。其中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后者占43%。紫外区只占能量的7%。就是这仅仅的7%,却需要我们严阵以待。
来自BBC的纪录片《The truth about looking good》为我们揭开了sunlight对皮肤的影响。实验表明:75%的皱纹的产生,或者肌肤老化的原因就是sunlight,环境等外部因素并没有占特别决定性的影响。
原因在于:皮肤中表皮和真皮之间有一层结构—fibrillin(原纤维蛋白),它相当于帐篷支架,是保持弹性纤维完整所必须的成分。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可以限制其伸展程度,防止组织撕裂,保持皮肤的紧致(韧性)和弹性。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日晒就会破坏这层结构。
因此为了防止皱纹产生,避免fibrillin的破坏,每天坚持使用防晒必不可少,无论春夏秋冬,因为wuli太阳公公是劳模典范,每天都上班啊~
关于防晒产品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UVA和UVB的防护值,是否能提供足够的保护。那关于防晒的迷思,我们来一一抽丝拨茧。
一、防晒防什么
防晒的主要目的,是避免sunlight造成的皮肤伤害,其元凶就是——紫外线(Ultraviolet)。
紫外线是太阳辐射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波长可分为:【近紫外线(UVA)】、【远紫外线(UVB)】和【超短的紫外线(UVC)】,其中UVC被臭氧层吸收和散射,因此到达地面的通常只有UVA和UVB,分别占紫外线总量的95%和5% 。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穿透程度是不一样的。波长越长,对人类皮肤紫外线损伤越大。
【UVB】——波长280至320nm
能够侵入肌肤表皮层,被皮肤表皮吸收,以直接损伤皮肤中的DNA,是肌肤发炎、干燥、脱皮的元凶,UVB也称为紫外线“晒伤段”。
UVB能量较高,主要影响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和黑色素细胞,使得被照伤部分真皮血管扩张,出现肿胀、水泡、红斑等炎症反应,加速皮肤老化和角质增生,表现为皮肤干燥、有灼热感、发红发炎、脱皮等,严重者可出现头痛、体温升高等现象。直接刺激麦拉宁黑色素细胞,产生斑点晒斑,严重情况下会诱导DNA突变,其损伤不能及时修复且不断累积,致使染色体变异,细胞癌变恶化,导致皮肤癌。
皮肤癌是美国最常见的癌症形式之一,每年有超过100万例,新的研究表明:15至20岁之间的白人女性发生5次或以上的晒伤将增加80%的黑色素瘤风险(皮肤癌最致命的形式),而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两种其他形式的皮肤癌的风险增加了68%。
最具杀伤力的时段是早上10:00到下午2:00。在海边、草地等阳光折射率强的地方,UVB射线最强。因此,在出门之前,别忘了检查好自己及家人是否做好了充足的防晒措施。
【UVA】——波长320至400nm
能量低于UVB,生物学效应较温和,但其穿透力强,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不受窗户、遮阳伞等的阻挡,即使阴天下雨也如此。 更可怕的是它可以影响皮肤深处的真皮甚至皮下组织的细胞,对表皮黑色素起作用,造成黑色素沉积,使皮肤变黑,防御紫外线来保护皮肤。所以长波紫外线也称为“晒黑段”。
UVA射线不会引起急性皮肤炎症,但对皮肤的功能影响可缓慢累积,产生大量的氧化性的自由基,让这些很有进攻性的自由基去杀伤DNA、破坏脂质膜,从而影响到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进而使得皮肤失去光泽和弹性,造成老化皮肤松弛、皱纹、黑色素沉淀等,对皮肤造成严重的甚至不可逆的损害。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射线,并能够加强UVB对皮肤的伤害力,是引起皮肤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防晒怎么做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从古到今,但逢春暖花开,阳光普照,万物生发,被禁锢了一个冬天的活泼被释放,人们总喜欢三五成群,郊游踏青,赏花扶柳,感受久违的生机活力。
除此之外,忙碌的上班通勤,也已经是由旭日东升,慢慢过渡到艳阳高照了。可是无论是出行还是通勤,别忘了,皮肤之所以老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长期的sunlight,做好防护至关重要,且要做到全年无休。
☀在防晒的选择上,最简单的当属硬防晒了
包括专业的防晒服、防晒伞、太阳眼镜以及防晒帽等,购买时请认准专业评价标准UPF(紫外线防护系数)。
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中规定:只有当样品的UPF值大于40,并且UVA的透过率小于5%时,才能称之为“防紫外线产品”,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这是衡量一种产品是不是“防紫外线产品”的指标。因此,防紫外线产品应该在标签上标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国家标准的编号:GB/T 18830-2009、UPF值、数值为40+或者50+。
☀其次,常见的防护措施就是防晒霜(乳)了。
一款防晒霜的好坏主要体现在防护剂的选择搭配以及SPF值和PA值的高低,剩下的最多再挑挑肤感。
常见的防护剂按性质可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两种。
1、物理防晒剂:二氧化钛(UVB)和氧化锌(全波段),主要是靠这些无机化合物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保护层,通过对紫外线的反射、折射和散射作用,阻挡掉紫外线来达到防晒的目的。
优点是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即涂即防晒,无需等待, 而且只要不出汗或者擦拭,可以一直保持防晒效果。由于本身是惰性的,也不存在皮肤吸收和发生化学反应的问题,因此对皮肤较温和,是婴幼儿、孕妇和敏感肌的首先。
缺点在于质地厚重粘腻,涂抹易泛白,延展性不佳。
2、化学防晒剂:借助有机化合物的成膜性在肌肤表面形成一道紫外线吞噬屏障,通过吸收伤害紫外线辐射,并由人体代谢而清除来实现防晒。按防晒波段分UVB吸收剂(对氨基苯甲酸及其酯类,水杨酸酯类及其衍生物、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类,胡莫柳酯)和UVA吸收剂(邻氨基苯甲酸酯类、甲烷衍生物、二苯酮类)
优点是易渗透,易吸收,易涂抹,肤感清爽。
缺点是光稳定性不佳,长时间日晒下,需要反复补涂,且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更适合混合性、油性皮肤和城墙皮。
3、【防护评级】
SPF防晒系数,是Sun Proteetion Factor的缩写,指在涂有防晒剂防护的皮肤上产生最小红斑所需能量,与未加任何防护的皮肤上产生相同程度红斑所需能量之比值,简单说来,它就是皮肤能够抵挡UVB段紫外线耐受力的时间倍数。数值越高,防护时效越长。
PPD是欧美系统采用的指延长皮肤被UVA晒黑时间的倍数代表,PA是Protection Grade of UVA的缩写,是日本系统采用的反映对于UVA晒黑的效果,是以加号的多少来表示:加号越多防护越好。
PA+ = PPD 2-4(有效)
PA++ = PPD 4-8(相当有效)
PA+++ = PPD>8(非常有效)
☀针对SPF和PA来选用产品,根据个人与sunlight的接触时间和强度来决定。
一般说来,阴雨天气,或是长时间在室内,远离窗边,选用SPF15,PA+的产品就可以。
户外运动,短时间显露在强烈防光下,如上下班通勤,或坐在窗户边上,选用SPF30,PA++的产品是必需的。
长时间的户外运动,或在高海拔地区,选用SPF50,PA+++等尽可能强的防晒能力的防晒霜,并且每隔1,2个小时补涂一次,才能真正有效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最重要的话当然是留在最后,给忠实的看完通篇的你:
由于隔离成分必须渗透至角质表层后,才能发挥长时间的吸收隔离效果,必须提前在出门前30分钟就先擦拭完毕,出门前再补充一次。
在使用的剂量上,每次须至少有1~2ml的量,全脸大约一元硬币大小,方可达到最佳的隔离效果,并且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时段出门(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同时善用各种辅助用品,如遮阳伞、帽子、长袖衣服、太阳眼镜等,共同抵抗紫外线的入侵。
以上就是今天关于防晒的内容,愿大家都能竖立科学的防晒观念,扎实的做好防晒,守护好自己的面子工程。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不见不散哟。祝点赞的小仙女们在夏天白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