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系统

Day12: 生产力流水线 | 听德鲁克的话,3步打造自己的生产

2018-08-31  本文已影响127人  大路和小路

在不确定的时代,找到你的确定;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拥抱你的改变。

你好,我是陈华伟。

今天,我们来谈一个新概念:生产力流水线,以及怎样3步打造自己的流水线。

1. 被一巴掌打回现实的 GTD实践者

前面我们分享了让你忙而不乱、释放执行力的任务管理系统。

有些学员听完课,包括很多人了解GTD等任务管理方法之后,内心都特别激动,感觉自己终于得救了,感觉实现梦想指日可待。

然而,真正去执行的时候,才发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他们,都被一巴掌打回了现实。

你有了强大的GTD系统,搭建得很完美,看起来简直就是一架高效运行的完美机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GTD系统中的任务却经常延期,一再延期,一直到整个系统瘫痪,没两天就成了摆设。

你不得不放弃,不得不承认,你的完美设计并不完美。

因为,你设计得了自己的计划,却控制不了环境,无法改变他人对你的干扰。

我有个学员就是如此。

马姐,她是一个中型企业的财务负责人。

上课之后,她立刻制定了完美的个人GTD系统,给自己装上了一个任务管理的外接硬盘,给工作、生活和个人学习目标都做好了妥善的安排。

但是,人生中充满了但是。每天一上班,这个人找那个人找。下班后,微信里还是这人找那人找。

虽然自己也算位高权重,管理整个财务部,但是她发现,公司是一条流水线,而她自己,实际上只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即使职位再高也是螺丝钉,只要公司的机器一运转,自己就要跟着转,人在江湖,根本由不得自己,哪管你事先设计的计划如何、个人任务管理系统如何完美。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学习了GTD当时感觉很棒,实际应用却困难重重,结果只能不了了之。

因为这样的任务管理系统是「真空中的任务管理」,不是在真实世界与人复杂交互情景下的任务管理。

2. 帮你跳出螺丝钉视角

这个普遍问题,就引出了本节课的核心概念:生产力流水线

我们搭建GTD系统,已经是化被动为主动,力求掌控自己的时间。你有了完美的GTD系统,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个贴身助理,建立了时间的内在秩序。

但是,现实生活中,你的工作环境、你身边的其他人并没有这个秩序。他们以他们的方式运行在原来的轨道上,他们没有也不愿意改变,他们工作的方式,会不断给你造成干扰。

你很善良,所以你不善于拒绝。你很能干,结果事情越干越多。外部任务不断加压,直到系统崩溃。

之所以崩溃,是因为,你的GTD,是从螺丝钉视角去管理你自己一个人的时间,它运行在真空中,没有考虑到外界的人和资源,结果总是疲于奔命。

我们这一课,要带你再进一步,更主动的探索个人效率极限。德鲁克说过,知识工作者,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的CEO。

变成小能熊的一句话,就是:打造自己的生产力流水线,管理「生产线时间」。

在真空中管理自己的时间,是螺丝钉视角;从整体目标出发管理生产线时间,是主人公视角。

3. 如何打造你的生产力流水线?

回到马姐的问题,如何从螺丝钉到流水线呢?

非常简单,只有三步。

❶ 第一步,明确目标

第一步,明确目标。你的GTD,必须服务于一个明确的个人目标。这个目标每个人都有,长远的就是你的人生或职业规划,短期的就是你当前的工作职责。

目标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100年多前,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就说过,「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往哪里去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对马姐来说,她的GTD目标,就是兼顾重要不紧急的长远成长规划,和同样很重要的当前岗位职责。一句话,既要让当前的老板满意,也要让自己配得上越来越牛的老板。

❷ 第二步,梳理业务流程

第二步,梳理业务流程。当前的岗位职责给了她很多困扰,不断有人带着各种事情找她,从报销审核到采购申请,还有各种让人烦躁的杂事。

这一次,马姐她用思维导图系统梳理了自己当前岗位的全部工作职责,按照是否重要、是否紧急划分为四类。

然后,每天用GTD优先处理重要又紧急、重要不紧急的任务,还针对其他任务,设计了像生产线一样的工作流程。

例如,报销审核统一在周五下午3点~4点;采购申请是下午4点到5点;所有非紧急咨询,全部整理清楚后以邮件形式发给她,而她每天定点统一用邮件或电话回复。

微信上的消息,除了老板的紧急指令,其他都在中午和下班休息时集中批处理。

这里,有一个小贴士:

所有不想现在处理的微信消息,你在打开后也可以重新标记为「未读」状态。这样一来,你就不用当时去处理这个微信信息的任务了,同时也不会遗忘;等到一天固定的时间,集中处理这些微信。

这样一来,你就将微信里的碎片信息、任务集中起来,统一处理,这些突发的微信信息就不会打乱你原来的计划和工作节奏了。

经过两周的适应期,马姐发现,自己受到的干扰减少了,效率变高了,用更少的时间把不重要的工作搞定了,省出来的时间把重要工作干得更好,不但老板更赏识,下属们也更喜欢这种确定的工作反馈了。

有人就说啦,我就是一个普通岗位的普通员工,我就是螺丝钉,我怎么能像他们一样有自己的流水线呢?

其实,流水线和职位高低无关,和工作主动性有关。每个人的岗位职责,都涉及到其他人,都需要利用外部的时间和资源,取得这个岗位应该实现的产出,给企业的整体目标创造对应的贡献。

就是说,任何岗位,你都必须以企业整体目标为导向,梳理清楚你当前岗位、服务于整体目标实现的业务流程。

简单说,就是梳理一下,你当前在做哪些事情?涉及到什么人?花费多少时间和资源,如何才能保证你当前岗位的高效产出?

如果不梳理,很可能你一直在忙,但是没有忙到点子上。我一直跟同事们说,绝对不要说自己忙,我们只看你这个岗位的实际产出。

❸ 第三步,搭建流水线

在明确目标、梳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之上,第三步,就是搭建并维护自己的流水线,管理流水线时间。

不论什么岗位,你都是自己的流水线主人,你的同事、下级、包括扫地阿姨在内的外围供应商,甚至上级领导,只要业务流程需要,都是你的流水线一部分。

对下级,你可以内部授权,把时间ROI没那么高的任务分配出去;你也可以像马姐一样,调整他们的工作方式,提高团队的整体产出。

对于那些时间ROI极低,或者和整体目标无核心相关性,甚至让实习生去做都浪费时间的事情,那么,你就应该引入外围供应商。

例如,你正在创业期,家里面的家务或者其他一些你实在没有精力顾及的事情,你就应该把时间毛利率低的事情外包给58同城咯。

外包和授权,都是典型的时间杠杆,是提高整体时间ROI的重要方式。

而且,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总是在为外包费用而纠结,这也能暴露出一个问题:我们不但总觉得没时间,而且自己的时间还不值钱。

如果当下又没钱又没时间,我们就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下自己的时间ROI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当你从主人翁而非螺丝钉的视角出发,你就会建立自己的生产力流水线。

这时候,甚至对上级,你也会主动积极管理了。

例如,我们团队中负责写公众号的新人小张。她是新媒体流水线的主人,我们公司全体人员都被她编排进入自己的流水线。

她会见缝插针,拉着我在午饭时、下午疲惫时和她讨论文章选题和构思,给她提供素材,每次文章发出前也会拉着别的同事帮她找错别字。

她搭建维护自己的生产线,而且注意不干扰我们的生产线。在公司层面有这样的生产线意识,对公司整体产出,有巨大的帮助。

主动设计、搭建、维护流水线高效运转,就把个人管理任务管理和团队协作融合在一起,既保证了个人任务的实现,又实现了团队高效合作。这才是真实世界的时间管理。

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流水线不可能一下就达到完美运转的程度。

需要我们先搭建一部分就先运转起来,在运转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整个环节高效运转。

4. 主动工作者才有流水线

打造生产力流水线,看起来好辛苦?值得这么努力吗?最终有什么好处?

一句话:你已经不是「一个人」了,而是活生生变成了一个创业项目,变成了自己的CEO。

当你明确整体目标、梳理业务流程、构建并维护生产力流水线的时候,你已经跳出了疲于奔命的螺丝钉视角,而是从主人公的视角来工作。

有了这个思维,哪怕你是在层级森严的大企业,你都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是一个Maker,是个匠人,是个创业公司。

反之,即使你身在创业公司,早就投身创业大潮,如果仍然是「被动接受」,「主动抱怨」,你也只是徒有创业的标签,没有创业的实质。

❶ 如何把1个团队,变成1架效率机器?

在训练营的开头,我们提到要把一个人看成是一家公司,我们要完善自我作为「打工者」和「老板」的角色。

在训练营的第1个模块,就是从「打工者」的视角出发,把自己打造成「哪吒」那样的三头六臂,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团队;

在第2个模块中,我们要从「老板」的视角出发,不仅仅是自己给自己打工,而且要理顺关系,让别人也为我们这家「公司」打工,哪怕是你的上司,也要纳入到你的生产力流水线中,把一个团队打造成一个机器,生产自己的产品。

从时间ROI着手,跳出螺丝钉视角,主动去垂直整合,提高自己的时间投资回报。

把一个团队打造成一个机器,其实就是团队协作,像一架效率机器一样,开动这条生产力流水线。

因为你自己经历了「1人团队」从0到1做事情的过程,你已经有了高效工作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

等你有了更多人的时间资源后,不管他们是你创业项目的员工或全职兼职的创业合伙人,还是你的朋友所组成的「外部董事会」,还是你的家庭团队,你就可以把你自己一个人时候效率爆表的最佳实践凝固下来,把制度和流程固化,让这个新的团队,和你过去的1人团队一样,高效地、像一个机器一样运转。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人都需要和别人合作,你只需要先去发现自己的事业,然后你会发现,哪怕是你的朋友和家人,他们一直都是你的团队。

关于团队协作,我只分享2点:

●任务协作:

用类似Teambition这样的团队协作工具将最佳实践、将制度和流程固化下来;我在研究了国内外主流工具后,选择了Teambition。

在1年多前的时候,在团队最穷且没有任何资金支持的时候,我就给团队按人头按年付费使用。真的,在微信里用微信群办公的状况可以、也值得去改变。

即使你没法在公司层面改变大家的工作模式,其实家庭作为一个创业项目,夫妻双方作为2个合伙人,也应该使用尝试使用一下。免费版本就非常够用了。

● 信息同步:

除了任务协作,提高团队效率的另一个要点就是信息同步。公司例会,除了为了取得决策的会议,大部分就是为了同步信息,让整个团队有共同的认知基础。

关于这一点,除了让例会回归实质,不走形式主义,另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就是「1对1面谈」。

我每周一二三上午9点半都分别约了员工在咖啡馆1对1谈话。

因为,团队作为一架效率机器,每个人都是一个齿轮。

这个机器有一个愿景和使命,而齿轮作为机器的一部分,不能有它自己的目的,而是应该为了整个机器的目的,整个机器的成绩会回馈这个齿轮以目的、回报和意义。

所以,每一周,我都会和员工当面聊上一周ta那一块的工作情况,这一周准备怎么做。

更重要的是,我要让ta知道这一周我对整个机器的工作重点是怎么看的,我关注哪一块。

本周的这几件事情,我对什么事情有信心,我对什么事情很担心。我准备怎么做,他们需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到我。

每周一次的谈话,真正落实,就是本周Teambition里面的一个个任务。

推动项目前进的管理方法,我总结了两种模式:control模式(控制模式)和sync模式(同步模式)。

control模式下,总有一个老板高高在上,对下面的人指手画脚,或者是专门设置的项目经理岗位,或者是数百人审计项目的中心小组(control team)。

他们用复杂的、一眼看上去很厉害的甘特图工具去做全局把控,他们不住地告诉下面的人应该做什么。

而真正执行的人和团队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件事和整个团队实际产出的关系是什么,下一步做什么。

这种模式下,团队成员像是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人,不断地进行他「拧螺丝」,但是却不知道最终生产的产品是什么。人只是机械的工作着,根本无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

这种control模式,实际上属于工业时代、传统的项目管理范畴,适合一个个生产实物商品的工业流水线。

而现在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我们都是知识工作者,靠脑力产出吃饭。

sync模式下,人人都要理解全局,每个人都知道团队机器存在的目的。

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对全局的意义是什么,整个项目的业务流程是怎样的,怎样才算把这件事做好,下面还需要自己做什么。

我会和每一个人员工坦陈我对项目进展的喜悦和担忧,我准备怎么做。在sync模式下,大家要了解项目和创始人的全部真实,然后,通力合作,每个人独当一面,负责一片领域。

每个人都是主人翁,而不是螺丝钉。

做好信息同步,再用上先进的协作工具把高效工作的最佳实践、制度和流程固化下来,就能让一个团队,像一架效率机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今日总结

最后,我再给你总结一下,咱们今天只讲了一个核心概念:生产力流水线。

不能在真空中管理一个人的时间,要从螺丝钉视角提升到流水线视角,以主人公的态度,去管理生产线时间。

怎样搭建自己的生产流水线?

分3步。首先,明确目标;其次,梳理业务流程;最后,维护流水线作业,管理生产线时间。

【最小行动】

知道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道理光知道没有用,关键要做到。

这节课的今日行动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