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社交焦虑症|木盒笔记
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或者公司的走道、电梯里经常会遇到自己的同事或者熟人,但是很多都是塑料同事,平时也并没有那么的熟,有时候远远看到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想避开,但是又担心这种刻意的举动被别人发现和误解,但是又发现有时候对方也和我一样。可能有时候不止自己一个人,很多人都选择在逃避。
今天的笔记来自“为了不跟熟人打招呼,我宁愿多走300米路”。
作者说道自己遇到一件特别尴尬的事情。当他正走在上班路上的时候,突然看到前方有个熟悉的身影,下意识就打算悄咪咪地转身溜走。也就这一瞬间的时间,前方的身影同时转身,并喊出了他的名字。他回过头去,发现同事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他:
“你刚刚是想溜走吗?”
“被你发现了哈哈哈哈哈...”
“你这么害怕遇到我吗?”
“不,我只是害怕在路上遇到熟人,因为不知道聊什么...”
“像你这种一张嘴就停不下来的人,居然还会害怕跟人聊天?”
是的,很多时候有些给人印象是“比较外向”的人也有害怕聊天,甚至是害怕社交的时候。
比如:出去聚餐,基本不怎么说话,只会一直吃吃吃;在陌生人众多的场合中总是特别拘谨;跟一群不熟的人呆在一起比打了次群架还要累;能够通过文字去交流的事情不会选择用语音,能用语音交流的事情不会选择打电话……
我自己觉得说这种更像是“社交焦虑症”。
偶尔和同学聊起过这个话题,也都能激起大家的共鸣:“对对对!”、“我也是这样的”。
因为我们都得承认:社交焦虑的情况,已经是成为这个时代的标签之一了。
恐惧社交就应该逃离社交圈吗?
有人可能会说“居然都这么焦虑了,那干脆别社交了吧!”
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是你真的清楚自己放弃的每一次社交,背后都代表着什么吗?
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曾在 70 年代研究了在波士顿近郊居住的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是怎么找到工作的,他一共找了 282 人,并从中随机选取 100 人,进行面对面的访问。
通过沟通,教授发现他们当中通过正式渠道申请,比如看广告投简历,拿到工作的人还不到总人数的一半:100人中,有 54 人都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的。
当有的人还在纠结于简历要怎么写才好,一半以上的工作机会已经让那些有关系的人先拿走了。
而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点是:
平时我们都认为所谓的“靠关系”靠的都是强关系,但实际上,在教授的这次研究中,那些靠关系找到工作的人,只有16.7%是靠强关系来找到工作的,而另外的83.3%靠的则是弱关系。
所谓的人脉价值,有时并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
因为那些整天和我们紧密联系的人,往往想法都跟我们很接近,做的事情也跟我们差不多,大家接收到的信息自然也就差不多了。
与此相比,跟圈子外的人沟通,才更有可能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换句话来说:圈子外的“弱联系”,正恰恰是把不同社交圈子连接起来的关键。
这也就代表着,我们想要得到更多资讯、不想错过更多机会,就需要去和身边人建立起“弱联系”。除非你能脱离社会,否则你这辈子都无法逃离社交。
不想输,首先你要真的想赢
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年轻时曾非常自卑。
那时他才刚从一个北方的小镇考进了北京的大学。
上学的第一天,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
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逻辑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没见过世面。
于是,就因为这个再平常不过的问题,使得白岩松整整一个学期都不敢和那位女同学说话!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去超越当初的自己。将自卑转化为动力,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白岩松已经成了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经常对着全国几亿的电视观众侃侃而谈。
同样,我们都说“爱拼才会赢”,但是其实前面还有一句“想赢才会拼”。
直面自己的内心,寻找到你焦虑、恐惧的根源。其实当你静下心来观察,我们发现产生这类型的焦虑的根源是以下几个小坏蛋在捣乱而已:
自卑心理
拥有自卑心理的人,容易过度关注自己身上的缺点,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他们并不单纯是恐惧社交,而是恐惧任何需要表现自己的行为。
多疑敏感
别人一句无心的话语,一个随意的动作和眼神,都可能成为他们猜度的重点,甚至引发他们严重的紧张和不安。对于他们来说,社交就是一场互相消耗的战争。
走不出过去的阴影
这一类型的人,原本并不恐惧社交,直到他们在某一次的社交中遭受到了挫折,打击了他们在社交上的自信,从而导致他们对社交产生了一定的恐惧。
过度追求完美
越是追求完美的人,越会受到这种欲望带来的压力。当他们无法承受这种压力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奔溃的时候。正如一场考试,他们明明可以稳拿99的高分,却为了没有拿100分的把握而拒绝参加,最后出来的,只能是0分的成绩单。
预期性焦虑
它指的是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所产生的担心,然而这种担心的程度通常都与现实不符。往往坏事还没发生,他们就已经因为过于担惊受怕而无法推动事情发展。
其实摆脱这几个小坏蛋的方法并不难,就是把注意力集中要眼前要做的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把那些毫无意义的焦虑时间节省出来,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
比如我们要去到新的环境,认识新的朋友时,为了避免对紧张,可以多想想衣服搭配、多查询一下出发路线,又或者找好几个时事的话题当作聊天素材等等,让自己的心里有个底,哪怕遇到突发事件,也能更好地找出对策。
不要总是害怕失败和挫折,因为“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是完美的,学会接受遗憾也是一种能力。”
可以吸取曾经的教训,但是不能总把失败的压力背在身上超载前行。
社交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事情,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不为了应付社交而给自己套上很多无形的枷锁,这样只会让自己更累。
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肯定真实的自己。
好了今天的笔记就到这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