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写同盟会

目标,决定了你的人生

2019-05-05  本文已影响57人  漫步的咖啡

前几天跟一位数月未联系的朋友聊天,我问他是不是又换工作了,竟被我猜中。论经验和能力,我这位朋友还是不错的,所以他找工作很容易,就是每份工作待的时间都不长,似乎总离他期待的样子差了一些。

从他的言语中我读出了些许无奈,忍不住的灵魂拷问了一番。

我:对这份新工作的期待是什么?

他:把工作做好,凡是我参与的事情,必须力争做到我能想到的最好。

我:你能想到的最好是什么样的?

他:不清楚,我现在想到的更多的就是优秀,更优秀,我想把今年的产品做好。

我:那如何评估产品做好了?

他:90%的使用者都说好,替他们解决了问题,就算好。

我:还有其他的吗?

他:融入人工智能...

交谈大约持续了40分钟,我犯了职业病,而他也积极配合,实际上我们始终围绕一个主题,也算是我的执念吧:如何将一个看似目标的目标“把工作做好”变成真正的目标。

01 什么是真正的目标

 如果提问“你有什么目标”时,或许我们会听到这样的回答:

我想成为一个有钱人

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

我想设计一款了不起的产品

我想让公司明年跃上新的台阶

我想变得更好

很遗憾,这些可能都是好的想法,但不是目标。

如何定义“有钱”、“优秀”、“了不起”、“新的台阶”、“更好”,这些模糊的字眼,实际会让我们无法判断:何时才算实现了呢?

就像打靶时,如果连靶子都看不清,命中的概率会是多少?即便命中,也是偶然的,而打不中是必然的。

那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目标?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SMART法则。

Specific具体的

目标应当是具体的,而不是宽泛的,越具体越利于执行。例如,你想成为一个有钱人,这是一个宽泛的目标,或许我们可以设定为:在2020年底,你的年收入要从现在的30万增加到50万。

Measurable可衡量的

目标应当是可以被衡量的,即你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意味着目标实现了。例如: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咨询师,很难衡量怎样才算达到优秀,或许我们可以设定为:你的咨询评价分要在在行平台位列前三名。

Attainable可达到的

目标应当是切合实际,可以达到的,所以在制定目标时,需要先考虑自身的情况。例如:你想独立负责用户过亿的产品,如果你还只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许我们可以设定为:你要实现独立负责公司一个核心产品。

Relevant相关的

目标应当与最终的愿景相关联,用来衡量你设定的目标是否具有意义。例如,最终你想成为一名世界500强的运营总监,但是你同时又制定了考取司法考试的目标,似乎你看起来很努力,也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可这与你的最终目标是偏离的,或许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能够提升沟通能力、策划能力的事情上。

Time-based有时限的

目标应当是有时限的,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给自己适当施加压力,否则一旦拖延症占了上风,后果可想而知。例如:你想读书,由于缺乏了时间限制,很可能到了年底,一本书也没读完,或许我们可以设定为:到年底你要读完24本书,每月平均读2本书。

所以说,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才是一个真正的目标,才能让你在特定的时间内,更有方向,更有动力的实现你想做的事。

02 设定了目标,该如何执行

 《摔跤吧!爸爸》的印度国宝级导演兼演员阿米尔·汗有次接受鲁豫的采访时说:如果你想做成某件很难的事情,你只看最终结果的话,会觉得这太难了,肯定完成不了,这就像登一座高山一样,如果你一直看着山顶,你会觉得你永远爬不上去,所以这里有个诀窍,不要看最终的目的地,永远只看下一步,告诉自己下一步要到哪里,集中注意力到下一步就行。

我们设定了目标,可往往因为离得太远,或路途艰辛,放弃的念头蠢蠢欲动。而正确的做法是:将目标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

我习惯用爬楼梯来形容,我们总是登上了第一级台阶,再登上第二级台阶、第三级...

假如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培训师,在容纳几百人的讲堂做分享,这对于连一次分享都没有做过的你似乎太遥不可及。那么与其畏难沮丧,不如先完成一份1小时分享的逐字稿,然后对着镜子流畅的读完,再脱稿,再在喜马拉雅平台上传分享音频文件...就这样,一步一步先完成具体的容易达成的小目标,再接近你的大目标。

每一个小目标是相互关联,并且层层递进的。

还是以爬楼梯来形容,只有先登上第一级台阶,才能登上第二级台阶,这是有先后顺序的,并且登上第一级台阶的目的是登上第二级台阶。

假如你刚大学毕业,你的目标是3年内,成为某互联网公司的人事经理。那么目标可以拆解为:

Step1:1个月内了解行企职信息,制作简历

Step2:3个月内成功入职某某公司,担任人事助理一职

Step3:1年内,提升专业技能,积累岗位经验,能够独立负责某一模块的工作

Step4:2年内,从人事助理晋升至人事主管,从单一模块向全模块发展

Step5:3年内,晋升至人事经理

当你把目标拆解为小目标时,你只需要着眼于为实现短期的你可以达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是不是有动力的多?

作家阿尔贝·加缪说:“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所以,如果你觉得目标太遥远,不如先拆解为可执行的小目标,当然,这些小目标也必须符合SMART的法则。

03 拆分成小目标后,还是无法坚持

如果你已经制定了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并且拆分成可执行的小目标,甚至还做了详尽的行动计划方案,可还是半途而废了,不妨先在心里回答两个来自我的灵魂拷问。

你为什么定下这个目标?

那些你实现了的目标,是因为什么?

我尝试回忆了从小到大我实现了的目标,发现有三个共通性:

1.属于我自己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我发自内心想要的,喜欢的,哪怕需要通宵熬夜,我也心甘情愿还乐此不疲。但如果是因为看到别人拥有而羡慕,例如看到朋友报了个英语课程后口语能力提升的很快,我也随即报了,结果一定是坚持不下来。

2.具有紧迫性

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否,对我的生活能带来多大的影响呢?如果基本没有影响,那多半是坚持不下去的。但如果这个目标不实现,困扰我的问题会一直存在,或者会影响我的整体进程,那我一定会坚持。例如从公益咨询师到收费咨询师转变的过程中,平台要求的硬性条件之一是提供30份咨询报告,不管我有多痛恨写咨询报告,我也会完成的。

3.能有正向的反馈

人说到底都是趋利避害的,往往能带来正向反馈的,无论是精神上的鼓励或赞美,或是物质上的奖励,更容易促使我坚持。例如最近学习视觉笔记吧,当我把完成的作品放在朋友圈晒完之后,我获得了好多的称赞,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更有动力画画。

毕竟因人而异,所以我没法给出更具体的建议。当然,也有一些小方法,例如加入打卡训练营,找三五好友彼此监督,或者把手机桌面设置成你的目标让它如影随形等等。总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还记得那两个灵魂拷问吗?从你的答案中再找找更多的答案吧。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经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有一定规律:  

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他们大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有清晰但目标比较短期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律师、医生、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27%的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得都不如意,常常失业,并且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所以,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而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又如何坚定不移的实现目标,最终决定了你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