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解读孙子兵法连载小说读书

张翔:让很多人糊涂的九变终于有了详解025孙子兵法

2018-07-07  本文已影响101人  张翔读一本书写一本书

你好,我是张翔。读一本书写一本书概念创始人、实践者、推广者。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读《孙子兵法》。这是读一本书写一本书,第025篇原创文章。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解读,《孙子兵法》的第八篇,《九变篇》。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pi)地无舍,衢(qu)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利,不能得地之利也。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张翔解读: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就是将军接受国君的命令,然后招集人马,组织军队。

在容易被制高点打击的低洼地带,我们不要驻扎;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我们要和周围的势力结交;在难以生存的地方,我们不要过久的停留,要快速的通过;在四周都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我们就要智取;误入死地,我们则需要快速反应,立刻进入死战的状态。

有一些道路我们不要走,有一些敌人我们不要打,有一些城池我们不要占,有一些地方我们不要争,君主都有一些命令,我们可以不接受。

所以将帅精通九变的具体用法,就是真的懂得用兵了,将帅不精通九变的具体用法,就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够得到地利。指挥作战,如果不懂九变的方法,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够充分的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这一段孙子讲什么呢。

这一段孙子其实讲的就是九种变化之道,叫做九变,其实就是九种预备方案。

而很多人其实是没有这个预备方案。打起仗来摸头不知脑。乱搞一气,美其名曰随机应变。

孙子的厉害之处就是把各种情况提前做了预案,什么情况用什么方法,他提前就想好了,不用临时想办法。

在打仗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九种预案,以及这九种情况的应对方法。

我们按照这个提前预备好的方案执行就可以了。

这九种预案分别是:圮(pi)地无舍、衢(qu)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其实这里一共有十种情况,前面九种是讲的是自己的准备,最后一种讲的是别人的干预。

那我们只要搞清楚这十种情况,是什么情况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动用孙子说的这些方法。

否则的话方法孙子说的再好,我们没有办法、没有标准去判断这个情况,我们就在战场上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用。

当我们确定了标准之后,当现场的情况符合我们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就会自动的启动我们学习过的预备方案。


(1)好了,我们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圮(pi)地?

曹操曰:无所依也,水毁曰圮。

李筌曰:地下曰圮,行必水淹也。

陈皋曰:圮,低下也,孔明谓之地狱,地狱者,中下四面高也。

梅尧臣曰:山林险阻溪泽之地,不可舍止。无所依也。

那好,我们就知道圮地是什么情况了,就是容易被制高点打击的低洼地带。这种打击包括火烧、水淹、土埋、滚石、射箭、倒油锅。

这种容易被制高点打击的低洼地带就是圮地。我们就不应该在这里驻扎和停留。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不要说做驻扎了,有时候就是我们经过这些地方。我们也必须小心谨慎。否则的话就容易被别人利用。

比如关羽水淹七军。就是因为曹操的军队错误的驻扎在低洼地区,就是这个孙子兵法讲的圮地。

最后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好,圮地讲完了,下面我们讲一讲衢地。

(2)什么是衢地?

曹操曰:结诸侯也。

李筌曰:四通曰衢(qu),诸侯之交地也。

衢地,我们知道就是几国交界,四通八达的地方。这种地方我们和其他势力挨得比较近。我们可以有三种面对它们的态度。

第一种
就是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咱们谁也不打扰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无为的状态。

第二种
就是被动的等你的周围的邻居,来试探你的态度,实力和政策方针。你可以恶狠狠的向他们表达你的实力。和他们四面树敌。

第三种
就是主动的向你周边的那些邻居释放和平与发展的信号。让他们成为你的一些外援。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不要让别人以你为敌,或者被敌人争取过去。

通过上面三种态度分析,孙子提倡在衢地使用第三种态度。主动结交诸侯,释放我们的善意与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信号。不要得罪别人,要让别人成为我们的助力。

如果你还是不太理解衢地,其实我们可以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是市中心,十字路口,人流量特别多的店铺。就就符合一特点。

好了,衢地的地形特征和应对方法说完了。下面我们说一说绝地。


(3)什么是绝地?

李筌(quan)曰:地无泉井畜牧来樵之处,为绝地,不可留也。

贾林曰:溪谷坎阻,前无通路为绝地,当速去无留。

梅尧臣曰:始去国,始出境,犹不居轻地,是不可留也。

张预曰:去国越境而师者,是绝地也。危绝之地过于重地,故不可久留也。

好我们总结一下绝地的特征:

一是
没有泉水,没有进水,没有畜牧和采樵(qiao)的地方。就是问人马缺乏饮水,放牧没有水草,砍柴没有树木。这样的地方就是绝地,无法停留。

二是地形险要,一旦遇到敌人进退两难,这样的地方也是绝地,所以不宜停留。

三是
刚刚出国,刚刚出境,到达别的国家。到达别国轻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张预说这个地方的危险程度比在别的国家的重地(入人之地深者,背城色多者,为重地)更危险。

这个地方为什么会更加的危险?就是因为没有办法从自己这方得到补给,也没有办法从敌人那里得到补给。

好,我们现在基本上知道绝地的特征啊。绝地就是无法就地得到补给,或者地形险要,遭遇敌人的时候进退两难的地方。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玩绝地求生的时候的毒圈,就是这样的绝地。只有快速消耗,没有任何补给,被敌人缠住了就死得很难看。

这种地方能不过,就最好不过,实在没有办法,就快速通过。

好,绝地我们讲完了,下面我们讲一讲围地。

(4)什么是围地?

贾林曰:居四险之中曰围地,敌可往来,我难出入。居此地者,可预设奇谋,使敌不为我患,乃可济也。

梅尧臣曰:往返险迂,当设奇谋。

何氏曰:下篇云“围地则谋”言在艰险之地,与敌相持,需用奇险诡谲之谋,不至于害也。

张预曰:居前隘后固之地,当发奇谋,如汉高为匈奴所围,用陈平计始出之,兹近之。

那好,我们总结一下围地的特征:

一是
居四险之中,敌可往来,我难出入。

二是
往返险迂。

三是
前隘后固之地。

总结一下,围地就是短期来看,没有其他后顾之忧,能够持续防守,但是无法自由与外界联络沟通的地方就是围地。

当我们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就要想一些奇谋妙计,打破被隔绝的状态。


古代诸侯争霸的时候,蜀地就是这种情况,可以持续防守,可以割据一方,但是想要争霸天下就不容易。因为信息和军队无法大面积的出入。

蜀地,别的军队没进来,可以据守天险。别的军队进来了,守住出口,就是一围地。敌可往来,我难出入。

好的,记住。围地就是短期来看,没有其他后顾之忧,能够持续防守,但是无法自由与外界联络沟通的地方就是围地。

当我们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就要想一些奇谋妙计,打破被隔绝的状态。

围地我们讲完了,下面我们讲死地。

(5)什么是死地?

李筌曰:置兵于必死之地,人自为私斗,必死战也。韩信破赵,此是也。

梅尧臣曰:前后有碍,决在死战。

何氏曰:下篇云“死地则战者”此地速为死战则生,若缓而不战则气衰粮绝,不死何待。

张预曰:走无所往,当殊死战。淮阴背水阵,是也。

我们总结一下死地的特征:

一是
必死之地

二是
前后有碍。

三是
死战则生,不速战则气衰粮绝。

所以,死地就是前后有碍,必死之地,速战则生,不速战则气衰粮绝之地。其实就是没有进退之地,没有补给之地。就是死地。

这种地方我们要快速的决战。


决战是找死。不决战是等死。宁愿找死也不要等死。

我们来回顾一下上面讲的几种地形。

圮(pi)地:容易被制高点打击的低洼地带就是圮地。我们就不应该在这里驻扎和停留。

衢(qu)地:衢地就是几国交界,四通八达的地方。我们主动的向你周边的那些邻居释放和平与发展的信号。让他们成为你的一些外援。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不要让别人以你为敌,或者被敌人争取过。

◎绝地:绝地就是无法就地得到补给,或者地形险要,遭遇敌人的时候进退两难的地方。这种地方不要停留。

注意,得不到补给,可以自由行动,有纵深空间,不过行动的时候顾忌多,进退两难就是绝地。

围地:围地就是短期来看,没有其他后顾之忧,能够持续防守,但是无法自由与外界联络沟通的地方就是围地。我们应该想一些奇谋妙计,打破被隔绝的状态。

注意,能自给自足,无后顾之忧,能持续防守,没有纵深空间,无法自由行动就是围地。

死地:其实就是没有进退之地,没有补给之地。就是死地。我们应该快速决战。

注意,没有补给,无法自由行动,没有纵深空间。这就是死地。

如下图:

所以,由此可以推论。有补给,有纵深空间的地方是活地我们应该快速占领。

而活地又可以分为:高地、要地、险地、重地、腹地、轻地、衢地…
这个我们讲九地的时候会讲,今天我们主要讲九变。

好,我们接着讲九变。讲途有所不由。那什么是不由之途呢?

(6)什么是不由之途?

曹操曰:狭难之地,所不当从;不得以从之,故为变。

李筌曰:道有险狭,惧其邀伏,不可由也。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就是容易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危险的地形和道路,这就是不由之途。我们最好不要走。

特别是走这条路还需要特别长的时间,容易被对手打埋伏。这就更不能走了。

容易被打埋伏,这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而这样危险的道路,你需要走特别长的时间,这就是在延长自己的风险。

这就是不由之途。

杜牧举了一个例子。

住在汉光武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和耿舒讨伐武陵五蛮。就败在了走了不由之途。

大军走在下雋(jun),你就是现在的辰州。

本来他们是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路从壶头走,路近水险。

一条路从充道走,路夷而运远。就是路比较好走,但是特别远。

开始的时候,光武帝刘秀还非常的迟疑,拿不定主意。

耿舒想走充道,马援觉得太远费时费粮,不如走壶头。扼其咽喉则贼自破。

光武帝选择了马援的策略,走捷径。

想法很圆满,现实很骨感。

结果他们走了这一条捷径,走了这一条不由之途,被敌人知道了,然后敌人就利用险要高地,据险而守。他们是逆流而上,上有守兵,下有疾流,自顾不暇,插翅难逃。

再加上夏天暑气湿气一弄,士兵都得了瘟疫,马援也死在病中。

后来耿舒和好畴侯写信说:我之前跟皇上说走充道,这条路虽然远,费时费粮,但是大军得用,每个人都用得出力来,都可以奋勇杀敌,现在我们走壶头,上下不得,前进不得,大家都使不上力,大军都郁闷而死,真实可惜了。

这就是不由之途,不要想着走捷径,当我们开始想着走捷径的时候,一定是走上了不由之途。

军有所不击讲的是不可击之军。那什么是不可击之军呢?

(7)什么是不击之军?

曹操曰:“军虽可击,以地险难以久之,失前利,若得之则利薄。困穷之兵,必死战也。”投入大,收益小据险而守的小股部队,就是不击之军。

杜牧曰:“盖由锐卒勿攻,归师勿遏,穷寇勿迫,死地不可攻,或我强敌弱,敌前军先至,亦不可攻,恐惊之退走也。”

还记得我们前面讲过的两夺四治八勿中的四治吗?对就是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我们最后的治变就是讲的就是什么是不击之军。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正正之旗和堂堂之阵,都是不可击之军。

还记得八勿吗。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

围师遗阙就是不让对方的地盘变成死地,不让对方死战,因为死战之地不可攻。

高陵,背丘,佯北,锐卒,饵兵,归师,死地,穷寇。这些都是不可击之军。

好了,这就是不可击之军。下面我们讲一讲什么是不可攻之城。

(8)什么是不攻之城?

曹操曰:“城小而固,粮饶,不可攻也。操所以置华费而深入徐州得十四县也。”

曹操说那些城又小又坚固,而且粮食还多的,这种城就不能攻。

这是不是就是说的前面的围地当中的一种情况?

这种城是不攻之城。要想破这种城只能够用奇谋损失才小。

曹操说他就是因为舍弃了华、费二城,保全兵力去打徐州才得到了十四个县。

杜牧说:如果敌人在要害之地,深挖战壕,大力固城墙,广积粮食,其实就是想要拖住我们。我们如果攻打他。打下来我们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好处;打不下来还要挫败我们士兵的气势。这种地方就不要打,这就是不攻之城。

在宋顺帝时期。有一个叫沈攸之的人造反。这个人非常的奇葩,他的大军打到郢(ying)城的时候,他的功曹藏寅说:“再做成,咱们不要去打,我们应该长驱直入,顺流而下,直取首都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拔了刘宋王朝的根本,郢(ying)城不攻自破,传檄(xi)而定。”

沈攸之不听。觉得他多厉害呀,既然是造反,就要见一座城,打一座城。这样才显示我能耐。

结果就很悲剧。郢城郡守柳世隆顽抗到底。打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打下来,结果那些造反的士兵一看,第一场仗就这么难打,还怎么打天下?越打就越没有信心。大家都跑了。

沈攸之看这个情况不对。结果就自己到树林里面自杀了。

这就是分不清主次。找不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不攻之城其实在现代商业当中也有很多用法。就是一些销售型的公司在培训销售员的时候。先以出单为要,允许销售员不赚钱也要出单。

就是要培养销售员的信心。

这和造反是一个道理。

必须要选择容易攻打的地方去攻打。不要什么城都要打。革命的士气和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你看攻占巴士底狱,只放出来了七个人。但是他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是非凡的。

就像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一样非常重要。这是革命的士气和信心。

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先做简单的题,再做难的题。其实难的题就是不攻之城。

你看最后那几个难的大题,有几个得分了?如果你一上来就琢磨最难的题,就会成为造反不成自杀身亡的沈攸之。

好了,总结一下。投入大,收益小,困难多。这就是不攻之城。下面我们讲一讲不争之地。

(9)什么是不争之地?

曹操曰:小利之地。争,得而失之,则不争也。

杜牧曰:得之难守,失之无害。

张预曰:“得之不便于战,失之无害于己。则不须争也。又若辽远之地,虽得之,终非己有,亦不可争。

总结一下,不争之地就是小利之地,就是得之难守,不便于战,失之无害之地。所谓的不争之地就是鸡肋之地。

比如跨国作战,跨国占地。吴王夫差就是这样,伍子胥劝他不要去讨伐鸡肋的齐国。而是要讨伐越国。他不听,中了越王勾践的离间计。杀了伍子胥,正在他举兵北上的时候,越王勾践乘他后方空虚,突然袭击,杀了太子。过了几年,吴国为越国所灭,夫差自杀。

争了不争之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去争。

这就是不争之地,下面我们讲一下,不受之命。

(10)什么是不受之命?

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分清楚,什么是不受之命,很多人就是没有分清楚这个不受之命是什么,从而导致很多的悲剧。

不受之命,并不是你认为正确的方法。也不是事实证明你正确的方法。

你看我们在古代的时候,安史之乱的时候。高仙芝、封常清,这样的名将就是因为没有分清楚什么事不受之命,结果被唐玄宗杀了。

岳飞没有分清楚什么是不受之命,也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

这一个课题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是比前面的九个课题更重要的一个课题。前面就过了,很多人都明白了,但是最后一个很多人都不明白,包括一些名将。

我们先来说一下什么是不受之命,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不受之命?

其实就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命令,就是不符合你对当前局势的判断的命令。

那什么情况下可以反抗,什么情况下不可以?

你的判断是退兵有利,皇帝的判断是进攻有利。你必须要能通过退兵,马上拿出显著的成果,或者你能够通过小规模的进攻,让皇帝看到失败的趋势。不然你就不要抗命,否则攻击你是胆小鬼的同僚有很多。气坏了,皇帝杀你也是可能的。

白起之死。也算有不受君命的原因。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夺官,削爵,降为士兵,迁居他乡。因为病情反复,无法远迁,所以滞留在咸阳三个月。

这个时候,秦军节节败退,秦昭王明知必败仍然强行让白起出征。白起不从,被赐死。

所以,你的判断是退兵有利,皇帝的判断是进攻有利。你必须要能通过退兵快速拿到结果。或者你能够快速的通过小规模的进攻,让皇帝看到失败的趋势。否则的话你就不要抗命。

你的判断是防守有利,皇帝的判断是进攻有利。这个时候你必须通过防守快速的拿出成果,或者通过小规模的进攻,让皇帝看到失败的趋势。否则的话也不要抗命。廉颇就是这样下位的,高仙芝、封常清等名将就是因为他们认为防守有利,皇帝认为进攻有利。结果争执不下,被杀了。

你的判断是进攻有利,皇帝的判断是防守有利。这个时候你可以通过快速进攻,快速取得成果告诉皇帝进攻有利。
只有在这个时候抗命才比较安全,但是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第一个风险就是万一失败了怎么办?第二个风险就是皇帝的愤怒。

电视剧《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其实干的事就是领导认为防守有利,他认为进攻有利,他就去进攻。这样他能够快速的取得成果,领导最多生一下他的气,罢一下他的官,不会威胁到他的生命,因为他没有失败过。

但是,我要说但是。要是领导认为防守有利,李云龙认为进攻有利,但是因为他自己独自行动,进攻之后出现了失败。那他就不会好过。

你的判断进攻有利,皇帝的判断撤退有利。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和皇帝对着干了,如果你要和皇帝对着干,要么他杀了你,换一个听话将军,要么就是给你小股部队,让你去断后,他带着大部队跑了。

反正出现抗命就只有这六种冲突的情况:


你认为进攻有利,皇帝认为防守有利或者撤退有利。

你认为防守有利,皇帝认为进攻有利和的撤退有利。

你认为撤退有利,皇帝认为进攻有利或者防守有利。


所以,君命有所不受,所谓的不受之命。只要不会立刻威胁到你的生命安全,你就不要抗命,哪怕这是一个领导失误的决策。能沟通就尽量沟通,能通过其他方式影响决策,就通过其他方式,为什么非要通过抗命呢?

抗命就必须马上拿出显著的,看得见结果,否则你不要抗命。


这就是不受之命的基本准则。不能够马上拿出显著的看得见的成果,你就不要抗命。

好了,九变,我们现在讲清楚了。回顾一下。

九变就是:圮(pi)地无舍、衢(qu)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所以孙子说:只有将帅精通了这九变的具体运用,我们才是真正的懂得用兵,将帅不精通这九变的具体运用,就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够得到地利指挥作战,如果不懂得九变的方法,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够充分的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我们今天的解读文章,就是让大家能够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让大家清楚什么是九变。怎么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张翔读一本书,写一本书,概念创造者。


点击阅读原文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