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不回的时光——童年逸事(15)捕蝉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不久前刚下过一场透雨,龙泉河的洪水已经泄去,河水舒缓了许多,也清澈了许多,粼粼波光反射着阳光,有点晃眼,让人不敢直视。
河边的小树林里,蝉声伴着蛙声响成一片,仿佛在进行一场自然界的大合唱。杨树和柳树是蝉最喜欢栖息的树种,每棵树上都会有至少十几只蝉在拼命吸取树汁。
蝉也是分公母的,会叫的蝉是公的,胸前有两个半圆的金黄色的叶片,配合着胸腔的震颤发出响亮的蝉鸣声。母蝉没有叶片,也不会叫,所以我们称其为哑巴。
捕蝉是需要借助工具的,工具制作并不复杂,小孩子们自己就可以完成。比较笨的工具就是用竹竿和网兜,网兜不能太大,网口大概跟碗口差不多,网丝线最好是无色透明的,用铁丝盘成一个箍口,绑在竹竿顶端。捕蝉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把网口从蝉的下方伸到上面,迅速把蝉扣住。这种方法成功率不高,因为蝉是复眼,警觉性非常强,多数时候网口离它还很远,它就突然停住了叫声,随即扑楞一下就飞走了。
那个年代物资是异常匮乏的,好多孩子是没有网兜来做工具的,于是就想到用土办法,就地取材。先把铁条弯成方形或圆形,绑在竹竿上,然后到处搜寻蜘蛛网,那时候的房前屋后,人迹罕至的老宅子或者树林里,蜘蛛网是随处可见的。一只只肚子硕大的蜘蛛正在守网待飞虫呢,没想到来了一帮混小子,三下五除二就把它的狩猎工具给没收了。跑得快的留条命,跑得慢点有时会肝脑涂地,好不凄惨。及至缠绕的蛛网够用了,就该轮到蝉倒霉啦,别看蝉那么大,粘到这强力胶的蛛网,也只有挣扎的份儿了。不过,这种捕蝉方式同样容易被发现,成功率也不高。
我小时候最拿手的捕蝉方式就是用马尾巴的毛,我们称之为马乙(音),最好用的是黑色的,或许蝉对黑色辨别力较差。要取得马乙自然要去马厩,饲养院当时养了十几匹马,当然我们不能直接从马尾巴上获取马乙,一旦尥蹶子还不把我们踢飞了呀!马厩的地上就有不少掉落的马乙,就捡长的,一根根捋顺,打一个结放在兜里。
把马乙拴在竹竿头端,留一个活扣,扣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就比蝉的头部稍微大一圈最好。用马乙吊蝉可是一个技术活,首先眼神要好,那么细的马乙你要时刻注意扣眼的方向,其次出手要稳准狠,远距离把丝扣套在蝉的头上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晃动的厉害蝉就惊跑了,需要一蹴而就。
看准了蝉所在的位置,把竹竿顺过来,眼睛紧盯着竿头的马乙扣,悄悄地把竹竿一点点靠近正在开心鸣唱的蝉,待扣眼越过它的头部,慢慢地回收,扣眼接触到蝉头,越拉越紧,蝉发觉不妙也来不及了,它已经被牢牢套住,越挣扎就勒得越紧,只见它绕着竿头飞舞,马乙的韧性非常强,根本不用担心会扯断。收竿回来,松开锁扣,蝉就成功被捕获了。
用这种方式成功率奇高,几乎是竿无虚发,半天功夫就可以捕获上百只蝉。
后来学习了课文《蝉》,知道了蝉的一生非常不易,用几年的等待,换取几个月的狂欢,诠释了生命的厚积薄发,和隐忍沉着,令人敬畏,自此再也不去捕蝉。
追不回的时光——童年逸事(15)捕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