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阿甘正传》带给了我们什么?
第一次知道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是2008年上初中的时候,因为之前对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很是崇拜,所以在一开始看这部电影之前就产生了巨大的好奇与和相信与以往好莱坞电影一样即将到来的给我心灵的巨大震感。于是像虔诚的教徒即将朝圣一样做好看电影之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这其中包括洗手、收拾电脑桌等等我觉得自己必须要像迎接一个新东西来临之间的喜悦与对其的尊重。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可能是由于前期准备太多所以对这部电影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现在分析当时的自己,觉得好莱坞大片要么是跌宕起伏的剧情,要么就是突破常人思维的空间想象,要么就是美轮美奂或者场面巨震撼的技术堆积。当时的自己分不清这些,所以可能对这部电影的定义是其中的一种或者这几种的集合。因为一开始的想法就是错的,所以注定的结果也不会让人满意。所以第一次看阿甘的结果就是中途截止,没有看完。因为它呈现出来的和我预想的根本不一样,可以说是南辕北辙,既没有一环套一环令人吃不下睡不着对情节的猜测,也没有譬如《阿凡达》或者《速度与激情》中漂亮或者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场面构造,也没有《盗墓空间》一样你永远也想不到你可以进入一个人梦中的如此匪夷所思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不可能的事件。很遗憾,阿甘平平常常,全剧以阿甘的成长为主线,带给观众的就是一件件生活中的细节、小事。
2015年3月份由作家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翻拍的同名电视剧着实火了一把,我感觉这部剧就是中国的阿甘家族,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两部作品都是励志型,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反应人生的大道理,二是阿甘的主角只有阿甘一个人,而我们的《平凡的世界》则是众多个阿甘,比如不甘于一辈子做个农民而一心想走出去的少平,砖场经历大起大落的少安等等,所以我称之为阿甘家族。由于当时年纪太小,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完全是孩子脑子中好好学习,让老师满意,让家长高兴,所以对这种普通励志剧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第一次就此作罢,只看到了阿甘从军载誉归来那一部分。
第二次也就是真正、全面地看完阿甘是在大学《英文影视鉴赏》选修课上,由于第一次是主动但是失望的,所以这次即使在被动的情势下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行的,看一段时间再说,如果还是觉得不好看就不看了。结果这一看还真的就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老师在教室放映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在回宿舍之后又下载下来看了两遍才作罢。现在想想当时的心理,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里面的情节确实打动了自己又或者说阿甘的某些品质和自己一样,但是自己的行为处事却和阿甘不同,这可能是因为自己和阿甘在思想的其他方面不同,而正是其他方面应影响着我们可能在某一件事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可能他选择坚持了,而我选择放弃了。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不同,前边提到过了我是刚看完《平凡的世界》的才在课上看阿甘的,所以也可能当时的心理是以励志、奋斗为基础,以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为衡量尺度来比较中美这种来构造励志类电影的差异。这次没有让我失望,而且后悔自己为什么当时没有看完这部电影,而话又说回来,当时的自己没有现在的浅浅的人生阅历及通过看小说或者电视剧、电影“借来的强迫安装到自己的头脑”的生活感悟作铺垫,即使硬着头皮看完了可能也没有什么感触,灵魂上没有什么交流。为了能尽量细致全面也就是古人说的“含道映物,澄怀味象”的这种方式来分析这这部剧的情节,剖析剧中每个人的心理,下面我将剧中主要人物逐一作以分析。
毋庸置疑,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阿甘的母亲,我一直无法定义阿甘母亲这个角色,用一句俗套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之所以说平凡是因为她和全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健康,能够出人头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一直在用自己的一切来缔造儿子的成功之路,为了让儿子能进入小学和其他孩子一样学知识,她不惜委身于小学校长。很庆幸,阿甘的傻使自己对于母亲安排的一切没有提出非议而是贯彻执行。有时候我会这样想,正是阿甘的傻才成就了他的一切,如果阿甘的智力和正常人一样,那么他就会被这个世界诱惑,思维不会是如此的简单质朴。正如这部剧的开场白一样,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我想阿甘的母亲就是想把这句话作为阿甘的人生格言,她用自己的为人处事想影响阿甘的就是这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所以就要用简单的品格来作为自己生活的判断基础。恒心,爱心,不拜金就是阿甘母亲留给阿甘的精神财富,而就是这些精神财富导致阿甘拥有了一个大公司和许多金钱,她教导阿甘金钱够用就好,多余的只是用来炫耀而已,所以阿甘一直能这么可爱就是因为他有正确的物质金钱观吧。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来阐述人生的意义,而正是这些简单而又正确的道理才使阿甘养成了一系列的行为习惯。恒心,有时候我觉得阿甘可能刚开始的时候还不知道恒心是什么,可是他却一直做着一个有恒心的人该做的事。读大学,参军参战,捕鱼,长跑这些恒心和信心拥有一票否决制的事情,他傻,他没有智力去考虑和尝试别的,所以他的处事准则就一直是有信心、有爱心、有恒心。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来阐述死亡的意义,“death's a part of life,something we are destined to do.i didn't knowit,i'm destined to be your mama,i did the best i could.”所以,阿甘对待死亡也是坦然。
接下来说珍妮,这个阿甘一生中唯一爱过的女人。在阿甘尚未明白友情爱情甚至什么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时候,她用自己的善良让阿甘喜欢和她呆在一块。然而长大之后青梅枯萎,竹马老去。阿甘依然是珍妮的阿甘,但珍妮却不再是阿甘的珍妮。她是现实世界的缩影,伴随她的有性、毒品、玩乐……,很“现代、时尚”。和阿甘这个“奇葩”特点上形成对比。一方面她喜欢阿甘,但一方面又不甘自己的生活如此的平淡,她一直要的生活是阿甘所不能个她的,所以她开始就离开了,即使喜欢阿甘也还是没有和他在一起。因为她是一个正常人,而这注定她和阿甘不会走到一起。
接下来就要说到阿甘仅有的两个朋友,先说巴布,这个神一般的男人,从刚开始认识阿甘到去世,他的嘴里一直说的就是“吃”这个亘古不变的行为习惯,他乐观,对生活充满期望,计划着退伍之后和阿甘共同经营一条渔船。可是他的结局却是悲剧,他的生命永远停止在了梦想出海捕鱼这个美好的使他幸福快乐的愿望中。他的出现使阿甘知道了自己退伍之后要做的事就是买一个大渔船,完成朋友的梦想。阿甘的另一个朋友丹中尉,军人世家,每一代都为这个国家牺牲了,有点像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家族,时代为将。受家庭使命的影响,他一直觉得自己应该战死沙场你,马革裹尸。队伍被奇袭,阿甘救了重伤的他,但他却失去了双腿,自己的世界观被阿甘打破,活在了与他价值观相对立的那个环境中,一直纠结应该生存在感谢阿甘救了自己还是抱怨上天的不公的无限螺旋之中。和甘出去补虾那次经历了一场最强的暴风雨,于是在阿甘的陪伴和影响之下明白的生活的本质和意义,对阿甘说了那句“谢谢你,当时救了我”。
一直以来我在定义阿甘这个角色,开始觉得恒心、爱心、信心就是阿甘人生的三块基石,但是后来又觉得这几个词语太短,不能全面地把阿甘这个经典的人物角色淋漓精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想了很久,又看了几遍,觉得这句话就是阿甘一生的写照:“Stupid is as stupid does”。